解题思路:(1)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可知A中横线处的内容;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填写空白.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虚像上的烛焰不会烧伤其它物体.
(5)根据即可解答此题.
(1)因为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在水平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放一块平板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然后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题图乙所示).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可知,需要填写的空白分别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比较.见下表:
(3)实验要选取完全相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平面镜成虚像.蜡烛B实际上是没有点燃的,只是蜡烛B的位置和蜡烛A的像重合,感觉蜡烛B好像点燃了,实际上蜡烛B没有点燃,所以B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不能被点燃.
(5)实验一段时间后,楠楠发现由于A蜡烛的燃烧,它的像不再与蜡烛B完全重合了.但由于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所以蜡烛A与它的像A’大小仍相等.
故答案为:(1)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ADBC;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1)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ADBC;
(2)
实验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或物距)/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或物距)/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
1 7 7 等大
2 6 6 等大
3 3 3 等大(3)大小;
(4)不可能;
(5)仍相等.
点评: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点评: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