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由锂的活性化合物组成,负极是特殊分子结构的碳.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CoO2,充电时,加在电池两极的电势迫使正极的化合物释出锂离子,嵌入负极分子排列呈片层结构的碳中.放电时,锂离子从片层结构的碳中析出,重新和正极的化合物结合.锂离子的移动产生了电流.
锂电池在一个寿命周期内一般可以进行300至500次的充、放电.
因此,使用锂电池的误区之一:只要少用电池,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长电池寿命的作用.这时错误的,因为忽略了锂电池易老化的本性.锂离子电池自从出厂后其电量就开始不断衰减,即使是不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电量也会永久性的丧失,这一现象我们将之称为电池的“老化效应”.它和镍氢电池的“记忆效应”一样,会造成电池电量的减少.
锂离子电池很少有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损坏.因此,带来了两个误区:
使用锂电池的误区之二:锂电池必须用完电以后才能充电.这是错的,最好是在电量只有20%-40%的时候进行充电.锂离子电池通常配有充、放电控制电路.对于锂电池来说最好是进行部分放电,而不是完全放电.实际测试表明,如果电池放到每单元2.5伏特以下,虽然电池内部的安全电路会启动,但这个时候电池就会变得有些不好用了.结果只能使电池报废期提前.
使用锂电池的误区之三:头三次充电应充满12-14小时.这是过渡充电的表现.首先有人认为,深度充、放能可以激发电池活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容量.据专家的回答,这只是不了解锂电池的机理而形成的有趣想象,深度的充、放电只会额外造成锂离子电池正、负的永久损坏.
新电池的电量显示有时会不正确,比如电池已充满电,仍显示96%.几次充、放电全循环后,会慢慢达到99%-100%.其实,这是电池内的检测电路还没有采样到足够多的数据,还未来得及修正寄存器中的数值造成的.电池电量仍由电池的化学特性决定,显示的数值只是一个参考.所谓新电池在使用前进行三次全充、放的“激活”,在专家们的眼里,也是以讹传讹.
综上所述,锂电池只要正常充电就OK了.何况现在的锂电池充电器都配有指示灯,充电完成后指示灯会由红色变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