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

5个回答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分析“绝”字的妙处

    答: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①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答: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这一部分采用了( 正面描写)和( 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②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③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答: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3.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答:.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4.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答: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