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草原上植被与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称为恢复力稳定性.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碳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流动.

    解(1)植被与食草动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开始阶段,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较为缓慢,可能的原因有种群数量较小,不适应草原环境,总体来看,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

    (2)当植被遭受食草动物的采食后,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反映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和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草原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植被与食草动物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异养生物是食草动物,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草原狼可以根据食草动物的气味去追踪捕食,由此可以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捕食 种群数量较小,不适应草原环境 S型

    (2)抵抗力 自我调节

    (3)二氧化碳 生产者 消费者 食草动物 生物的种间关系

    点评:

    本题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点评: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背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课本知识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