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6分)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小题2:(2分)王实甫、元稹
评分建议:一处1分。若字形有误,该处的1分不可赋予。
小题3:(2分)不直接道出写作意图,而是通过多次曲折描写让读者自然感知。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关键是要理解句子的大义,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信息来把握。一是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比如句中的名词《左传》、目、手、《西厢记》,代词如此法、其意、此处、此处等。二是这个句子的句子结构。抓住这些,本题断句也就容易了。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0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小题3:试题分析:先在语段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语段中有“《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可顺此找到相关信息不难,然后翻译弄清这其中的意义:如此数次变换角度,都从远处写起,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道破时,立刻止笔,不再写出眼睛所关注处,而是让人从文外不经意地自然地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概括出答案是难了点。
附参考译文:
写文章的妙法,是眼睛关注着彼处,手上却写着此处。一部《左传》,大部分就都用的是这个方法。如果不懂这个方法,眼睛关注着此处,手上也写着此处,那么文章就一览无余了。《西厢记》最是懂得这种方法。写文章的最妙的方法,是眼睛关注着此处,却不这么写,从远处写来,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就停住笔,再从远处写起,换个角度再写,再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又停住。如此数次变换角度,都从远处写起,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道破时,立刻止笔,不再写出眼睛所关注处,而是让人从文外不经意地自然地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西厢记》纯是用的这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