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分类有好多种,国际上一般按温度分:OBAFGKM等几类 http://astro2.byu.edu/~sdb/Mnemonic.html 这个是部分的解释和帮助记忆分类的 恒星的最初由气体星际云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汇聚形成,最初的形态叫“原恒星(protostellar)”.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太阳约经过了5千万年)就形成了“主序星(main-sequence)”,这个过程一般很长(太阳约是98亿年,质量越小的恒星这个生命期越长,质量在0.6倍太阳以下的几乎与宇宙同龄,这也是大部分恒星的主要生命过程,类似于人类的青年).随着恒星(0.6到2倍太阳质量)内部核反应的进行,辐射带走了能量,恒星表面膨胀,表面温度下降,颜色变红,进入叫“亚巨星(subgiant)”的阶段.当内部核表面的温度上升到足以点燃那里的氢的时候,由于表面氢的燃烧,恒星一下子(爆发)又亮了起来,恒星变成了“红巨星(red giant)”(我把这个叫做回光返照),因恒星内部金属丰度的不同红巨星的颜色会有不同,“含金量”高的星会偏蓝一些.恒星内核的温度继续上升使得点燃了氦,恒星成了"red clump star",当内部的氦烧完了,恒星就进入了“asympotitic giant branch”阶段,开始烧表面的氦核氢.这时的恒星体积已经扩大了很多,表面松散,成为“stellar superwind”而离开恒星,恒星最后只剩下一个裸露的核,这就是著名的“白矮星(white dwarf)”.形成白矮星的恒星质量一般在2到6至8倍的太阳质量.最后恒星的宿命有三个方式结束,质量在40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表面质量掉得太快来不及不成为超红巨星就直接成了裸露的燃烧核,叫“blue wolf-rayet star”;质量在10到4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向内坍塌成了“中子星(neutron star)”或者“黑洞(black hole)”;质量在8到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在所有元素烧成铁之前爆发,形成中子星或者完全粉碎消失.双星是和单星相对的,双星是很普遍的情况,天文学家甚至说:所有恒星中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是双星.变星了解的不多,最有名的应该是“造父变星(cepheid wariables)”了,主序星上的分支.就说这么多了,多了我自己也头大了.
恒星的种类有哪些?红、蓝巨星,黑白矮星还有其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