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1个回答

  • 小题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欣喜,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 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

    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

    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

    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小题1:不同之处:病体经受秋风,又见“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由悲而喜;《野望》描写的是作者闲来无事去看秋景,本是想随便看看,却看到一番秋的美景,有喜出望外、意想不到之情。

    小题2: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

    了一半。运用了拟人手法, “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既富诗情,又富画意,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看见了青山的影子。诗人先以上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水底见青山”五字中将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进去了。一“忽”字,便令这层意思特别明显,这本应是诗人在此诗中想呈现给读者的主要意象,并巧妙地把它安排在最显眼、最突出的位置上,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