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先将溶液分为两类:酸性溶液为:HCl、CH3COOH;碱性溶液:NaOH、NH3•H2O、Na2CO3,
根据Ⅲ可知A为碱性溶液,则B、C为酸性溶液,即B、C为:HCl、CH3COOH,所以A、D、E为:NaOH、NH3•H2O、Na2CO3,
由Ⅲ可知,相同的A溶液与酸反应显示中性,B消耗的物质的量多,说明B为弱电解质,即B为CH3COOH,则C为HCl,
再根据Ⅰ可知,D为氨水,最后根据Ⅱ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的pH:A<E,可以推断A为Na2CO3,E为NaOH,
(1)根据以上分析写出C的化学式;
(2)根据等物质的量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消耗的金属铝的物质的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3)等物质的量的醋酸与氨水混合后反应生成了醋酸铵,根据醋酸根离子和铵离子水解情况及溶液显示中性分析;
(4)根据HCl与Na2CO3等物质的量反应,恰好得到NaHCO3和NaCl分析;
(5)根据盖斯定律及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CH3COOH(aq)⇌CH3COO-(aq)+H+(aq)的△H.
A、B、C、D、E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H2O、Na2CO3中的一种,先将溶液分为两组:一组为酸性溶液:HCl、CH3COOH;另一组为碱性溶液:NaOH、NH3•H2O、Na2CO3;根据Ⅲ“pH=10的A溶液”可知A为碱性溶液,则B、C为酸性溶液,即B、C为HCl、CH3COOH中的一种,所以A、D、E为:NaOH、NH3•H2O、Na2CO3中的一种;
由Ⅲ可知,含有相同的A的溶液分别与B、C反应后显示中性,B消耗的物质的量多,说明B为弱电解质,即B为CH3COOH,则C为HCl,
再根据Ⅰ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D和氯化氢反应,溶液显示酸性,则D为氨水,
最后根据Ⅱ浓度均为0.1mol•L-1A和E溶液的pH:A<E,可以推断A为Na2CO3,E为NaOH,
所以A为Na2CO3,B为CH3COOH,C为HCl,D为氨水,E为NaOH,
(1)根据以上推断可知,C为盐酸溶液,
故答案为:HCl;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根据关系式:Al~3HCl、Al~NaOH,等物质的量的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消耗的金属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1:3,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1:3,
故答案为:1:3;
(3)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氨水溶液混合后,反应生成了醋酸铵溶液,由于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与铵离子水解程度相等,所得溶液的PH=7,
故答案为:醋酸根的水解程度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当;
(4)将HCl溶液逐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不断振荡,当滴加到HClA、Na2CO3等物质的量时,恰好得到NaHCO3和NaCl溶液,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和电离,所以c(HCO3-)<c(Cl-);由于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大于电离程度,所以c(CO32-)<c(OH-),故溶液中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关系为:c(CO32-)<c(OH-)<c(HCO3-)<c(Cl-),
故答案为:c(CO32-)<c(OH-)<c(HCO3-)<c(Cl-);
(5)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写出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H+(aq)+OH-(aq)═H2O(aq)△H=-57.3/mol ①,
CH3COOH(aq)+OH-(aq)═CH3COO-(aq)+H2O(l)△H=-55.4KJ/mol②,
由盖斯定律:②-①可得:CH3COOH(aq)⇌CH3COO-(aq)+H+(aq)△H=+1.9kJ/mol,
故答案为:+1.9kJ/mol.
点评:
本题考点: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与鉴别,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该类试题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