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关键问题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成两个像,两个像的位置越近,测量误差越小.
(4)物理实验中要求多次测量,才能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测量结果表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墨水瓶A的像的位置.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由于光的折射,光线透过玻璃板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
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墨水瓶A的像;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不管是用墨水瓶还是用蜡烛做实验,对实验中的墨水瓶或蜡烛的要求是相同的,那就是两物体要完全相同,这样才能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涉及的实验要点较多,要通过做题积累其规律,是中考出题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