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目标是以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形式来展示课程目标.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F.Bobbitt)认为,科学的时代要求准确性和具体性,由此而言,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客观性,并试图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一套操作程序.这样的课程目标是基于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理论.按照这样的理论,组成课程目标的步骤不仅可以具体化,而且可以无限地细分下去.桑代克曾为当时的小学数学列举出3000个目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行为目标真正成为课程目标取向的主导,是随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后来,在大量的教育文献中甚至把课程目标和行为目标等同,二者成为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