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王守仁观花”的故事表明“心外无物”的观点是错误的?

1个回答

  • ”这无疑是给主张“心外无物”哲学立场的王守仁提出了一个难题;王守仁面对弟子的话难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7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守仁的意思是说,当人未看花时,心不起作用,花也就没有,而当人观花时,花才显现出来.这就是王守仁“外无物”哲学观点的生动表现.在这个故事中,王守仁是把人们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通过感觉来实现这个问题和事物是否依赖入主观感觉而存在的问题混淆起来,进而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认为“此花不在你心之外”.客观事物要被人们具体地认识,首先要用感官去接触.花儿的艳丽和芬芳,人们只有首先看到才能知道花的存在.换句话说这是客观事物是否能被人感知的问题.可是王守仁却把人的“心”看作是第一性的决定因素,把不感觉事物就认识不到事物看作是人不感觉事物事物就不存在,物是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由人主观决定而存在.这实质上就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王守仁的又一表述更是淋漓尽致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他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总之,精神、意识是根本的或第一性的,万物则是由意识派生的,无人心便无世上的一切,是心使世界有物,无心便“心外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