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武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据t3℃时,甲、乙的溶解度分析回答;

    (3)据甲和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解答;

    (4)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结合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据此分析解答;

    D、不知丙溶液状态,无法确定是否析出晶体.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或25g/100g水;

    (2)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g,乙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要提纯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甲的晶体;

    (4)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正确;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0g×20%/100g+100g]×100%=10%,正确;

    C、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溶解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丙,故错误;

    D、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升高丙的温度依然不饱和,则无晶体析出,故错误;

    故答案为:(1)25g或25g/100g水;(2)甲;(3)降温结晶;(4)AB.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考点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对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