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教师手记之443) 作文

1个回答

  • 临近期末,又见报页上“风起云涌”的“豆腐干”,晚报上、县报上是一大片一大片被“开垦”、“翻耕”过的“土地”,割出来的是一点点方寸之地,其上播撒着稀疏的“谷粒”,大约百余字左右。偶一翻《绍兴晚报》(昨日的),陡然发现其“花季版”扩展了好几个版面,真有供不应求之势,其上无一例外是全市学校的学生习作。文章内容干瘪得比之豆腐干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唯一不缺的是小作者的学校、姓名及“指导老师”和姓名。此意为何?我想作为语文教师的都会明白其中含义,此乃期末奖励的又一“力作”。几乎每所学校都将教师辅导学生发表作为一大考核内容,多少都与奖金挂着钩,不同的学校重视程度不一样,有的小学校奖励额度很大。但绍兴县里差不多一致的都是以文章篇数论英雄,而非以文章字数、质量来论。于是乎,只要有一文,哪怕数十了而已,也足以当作一文记入期末考核。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由于不少老师平时不积极投稿,到了期末又无东西可交,于是想尽法子“挤”进去一两篇,让编者为其发表。有的托关系、找门路的,弄得编辑“狗急跳墙”,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在原本不大的篇幅上增加分块,削减文质,甚至增加版面,以满足各种需求,顾全各类“面子”。本人没有这样的主动出击的能耐,还好有幸有上眼的编者从我们的专辑中引去一两篇刊出来,也聊以完成任务。

    那么,如此文章的质量又如何呢?可想而知,不是味同嚼蜡,便是陈词滥调,既无实在的内容,亦无丰富的语言,也无新锐的创意,有的只是被切割过后剩下的“骨头”,或被抽取出来的所谓“精华”。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用意不在文章,而在于人名也。刊登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名称是最终目的,只要有了名,也便有了份,可以交差了。

    历来,学生习作是需要教师指导的,这无可非议。学生原本就是一块不经雕琢的璞玉,他们要写出美妙的文章更是离不开教师辛苦的指导和教育。所以,将辛苦辅导的老师名字刊上去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但我认为,注上老师的名字的话,其用意便有了宣传老师和学校的倾向了。这样的名一注上之后,想表达什么呢?是教师的指导水平高?还是他教的学生好?还是这个学生有幸得好老师而学之?事实上也只说明这个老师发表了一篇学生习作。而且署上指导老师姓名的就会有帮其润色、修改的嫌疑。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小学生的文章成熟而老练,用词遣句都相当有功力,不像出自心灵纯洁的儿童之手,倒像是出自有丰富阅历的成人之手,其中的猫腻谁都清楚。曾有一位名师这样教我投搞的诀窍(很珍贵的,千万保密):学生的文章好坏没关系,最主要的是他的文章中要有一个亮点,是思维中的闪光,然后你只要借这个亮点发挥一下,他的文章必然就能投中了。意思我懂,只要有这种想法,文章可以由老师代笔。还有的教我诀窍:投文章稿件时,不要太长,长的文章他们没地方登,也不感兴趣,短小精悍一点,这样的“块状物”他们才喜欢。

    我觉得那样的指导老师可能指导得太过了点,甚至不经指导而直接代写了。我偶有一两文被人选中时,他们也将我的名字放在上面,我觉得我是没有特意去指导这名学生的,只是我对我的学生都是这样指导着,对每一位孩子都用着心,喜爱有些学生的才华而已,能发表是他们自身的文章较好。

    对于现在孩子的作文,我希望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独特的视角、真实的感受、较为深刻的见解来,发表与否并不重要,只要是好文章即可。

    (时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