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雷阵雨?打雷对人有危害吗?

2个回答

  • 雷阵雨的形成 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得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那么,这些小水滴怎么不迅速落下来成为雨呢?这是因为小水滴太小,上升的热气流托住了它们,并把悬浮着的小水滴不停地往更高处推.云就越堆越大越高,这样的云,气象上叫积雨云,其云底离地面约1000米.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是以331米/秒的声速传播,故人们先看到电光尔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雷电的危害和预防 1.尖端放电与避雷针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的顶端,弯曲很厉害处)附近,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这里空气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而尖端放电为电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当雷雨云过境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下的下垫面是正电荷中心,于是在云与地面间形成强电场.在地面凸出物如建筑物尖顶、树木、山顶草、林木、岩石等尖端附近,等电位面就会很密集,这里电场强度极大,空气发生电离,因而形成从地表向大气的尖端放电.避雷针是一根耸立在建筑物顶上的金属棒(接闪器)与金属引下线和金属接地体等三部分组成的防雷装置.它的作用是使可能会袭击建筑物的闪电吸引到它上面,再进入地里,借以保护建筑物.关于避雷针为何能防雷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中和了雷雨云中积累的电荷,起到了消除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