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为 ,无所不为

1个回答

  • “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名言,有人将其理解为是“无所为,无所不为”,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这种理解有点走极端,似乎不符合道家柔弱、韬光养晦的特性;有的侧重于被省略的一个主语“我”,即成为“我无为我无不为”,口吻上比前一句和缓一些,简单地理解成“我什么也不做,我没有什么不能做”,就是不想做罢了.从道教教义的角度理解,问题较多,思考也复杂.如果在其间补上两个不同的主语,变成“君(上)无为而臣(民)无不为”,那么前一个“为”可以理解成“杂欲”,而后一个“为”就是“作为”之意.这种理解在《淮南子》中也已经有所提及.《淮南子?主术训》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言其莫从己出也”.《淮南子?修务训》:“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若夫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