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首先想问你看的《道德经》是什么版本的,
这句话 应该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友情提示,最好是买 中华书局的版本,正确率稍微高一点
有时候一个虚实词的不同,对于文言文来说,理解的偏差就可能失之千里
另外,此句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整句话可以这样意译: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觉得惊恐,(是因为)把荣辱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把一些问题搞得好像自身生命一样尊贵?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可忧患的呢?所以,把自己当做是这个大的天下(不只是一句肉身而已),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给他了;把爱惜自己生命的感情来爱惜这个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
不是“看重用自己的身体为天下做事的人,就可以把身体暂时寄存在天下.吝惜用身体为天下做事的人,才可以真正的将自己托付给天下.”而是反过来,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天才托付给他.老子在此处宣扬的是“大爱、博爱”,我们有个人的忧患是由于我们拘囿于个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把“像爱自身一样的来爱这个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我们了.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本身是我自己在道德经中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宣扬着大爱、天下的观点,听起来气势宏大、惹人深思.上德有德,是以不失德,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子的所有的无为都是为了最弘大的有为.就如兵家发扬了道家的思想,所衍生出的“为于阴,而成于阳”.从来就不是消极的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