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树 阅读理解

1个回答

  • 童年与树

    安妮宝贝

    树与一个人的关系,是和他的童年密不可分的.所有曾经在童年眼眸中蓬勃生长过的树,才能留下彼此与四季共处的记忆.小时候,我只知道杜鹃花是可以吃的.与大人一起进山,他们砍柴,在山道上栖息,就会摘来杜鹃花,吃它的花瓣.一串红也是可以吃的,花根出的清露甜得如同蜜水.至于树,属于我的童年的那些树,与吃花无关.

    曾经的那些在家里大宅子外面的法国梧桐,应该至少存活一百年了吧.因为它们看起来需要好几个孩子张开手臂才能合抱.也因为它们高大,在一年一度的台风来袭时,经常遭殃,被刮断的树桠枝干铺满整条街道.它们枝繁叶茂,路面在夏天从无烈日光照,淡淡的金色光斑从浓密的绿叶里筛洒下来,在柏油马路上跳跃晃动,铺成闪烁的光影.两边的树冠彼此交织,搭成清凉的绿色长廊.即使有车辆来往,也不觉得灰尘扑面,空气污浊,大树吸收掉很多污染.洒水车也是经常来的.马路一洒透,树叶的清淡气味就浓郁起来,空气中湿湿的芳香,让人清爽.附近宅子里的儿童们,围绕着这些大树,捉迷藏,下棋子、跳皮筋、捉昆虫,日夜与它们在一起.大人们也不例外,夏天都在树下搭桌子吃饭,啃西瓜.

    后来,我再未见过这样高大的法国梧桐.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被我的回忆异化了,闪烁出现实未必黏合过的精神光亮,它们在我的心里,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纯粹的关于岁月的深深的记忆.在幼小的我看来,那些树,一棵一棵,其实就是一个一个老人.它们见证过多少次变迁,又给予过人们多少乐趣与庇佑,每一棵老树里面,一定停留着一个静默而高贵的灵魂吧.这是小时候的我所坚信的.所以,我看见童年里的自己,在吃完晚饭后,有时心里寥落,也不想找小伙伴,就在暗淡的路灯下,贴着一个古老的法国梧桐,一边用手剥着粗糙的老树皮,一边无所事事,那时的树,在夜色里清幽,现实魔力,大大的掌形树叶在风中窸窣作响,叶片上有细细的白色茸毛.夏夜因此闪烁出格外神秘而跃动的童年畅想.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为了拓展路面,这些树全部被砍伐了.整整一条街道的百年大树,消失得了无踪迹.我相信那些积聚在粗大树干里的静默而高贵的灵魂在树干被砍倒的一瞬间,就回到星光闪耀的夜空中去了.是的,一定是这样.

    在城市里,新落成的住宅公寓总是很华美,房间里也可以布置得尽如人意,但是周围的环境会凸显出没有底气的荒芜来,那是因为新建筑附近的花园及街道边的树,大多是新栽的树苗.树干细伶伶的,树叶稀少,树的数量及绿荫的密度,与路面范围不成比例.在这样的街道上散步,人世惶惑的,宽阔的大马路上车来车往,阳光在头顶赤裸裸地暴晒,即使戴着凉帽也觉得浑身冒烟.此时,就很有可能对大城市这个概念产生一种绝望的心绪.人没有了依傍,人没有了支撑.所有的一切,都是曾经被扫荡过的,被清除过的,被抛弃过的,然后开始新的拓展、利用和占有.老的旧的传统的根基没有得到照顾和保护.如此一批一批开发出来的,是一往无前而无所依据的商品.人存活在一个充满商业气息却无比贫瘠的氛围里,又该会有怎样的心绪.成人的世界,尚可麻木度日.童年中的孩子,则一定需要有一棵大树,陪伴他一起成长,带来四季变迁的感受和心得,扩大感情和想象的容量,见证生命的真实与尊严.就是这样一棵树,在岁月里迎风傲立的大大的树.那会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14.第一段中写花可以吃与写树有何关系?(5分)

    15.作者说树和一个人的童年密不可分,这有什么理由?(5分)

    16.文章一、二段对树的描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联系相关内容,列举三种.(6分)

    17.请探究作者在最后一段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4.写花可吃,从内容上说,说明树与花跟童年的关系不同,从结构上说,可以造成悬念,启发读者在下文中寻求树与童年的关系.

    15.孩子们可以在树下捉迷藏、下棋子、跳皮筋、捉昆虫;成为一种关于岁月的深深的记忆;童年需要树带来四季变迁的感受和心得,扩大感情和想象的容量,见证生命的真实与尊严.

    16.(1)对比描写法,第一段将花与树对比,说明花与树跟童年有不同的关系;(2)直接描写法,第二段写法国梧桐的高大、繁茂等就是直接描写的;(3)衬托描写法,第二段写树叶筛下的光影、大人孩子在树下玩耍等都是为了衬托树的特点.

    17.(1)现代城市的豪华住宅与很少有树的环境很不相称;(2)生活在没有树的,充斥着商业氛围的环境中让人生出绝望感;(3)童年的成长需要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