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出律是什么意思啊!我写了好多的诗歌!大家都说很好!找了写东西的看了看后,人家说略有点出律,出律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

  • 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平仄:汉语有四声,即“平上去入”,阴平、阳平皆为平声,上去入统为仄声.·律句: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粘对: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基本就是这样.还可参看《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有更为详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