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治东,旧有学”出自哪篇文言文?求全文翻译.

1个回答

  • 苏州府治东,旧有学,废为文信国祠.祠之西数十步,有僦屋半间以居者,补履先生也.人持败履往,则为补治,得钱以自给.先生少未尝读书,目不识字,以补履所入,从人问字,识一字则馈以一钱,后遂能遍读群书.门内横白板三四尺,置乱书杂旧物其上,其屋壁间亦多古书.以是从之游者,慕其好学,皆称之曰“补履先生”.

    其读书略观大意,未能深造也,然一言感触,辄黾勉服膺;,大要以不欺为本.与人言辄引之于善,娓娓然若悬壶泄水也.里中童子有来就学者,不问修脯,往往多至二三十人,然不加督责,任之而已.以故未久辄散去,散则补履如故.

    卒年七十有五.姓钱名近仁,昆山人.(取材于清代汪缙《补履先生传》)

    fanyi :

    苏州府的东区,以前有学校,作废后改为文天祥祠.祠堂的西向数十步,有租赁半间居住的,是补履先生.人们拿烂履去,就给他们补好,得到钱财以自养.先生少时未曾读过书,眼睛不认识字,就用补鞋的收入问懂的人认字,识得一字就给一钱,后来就很快可以阅读各类书籍了.门里约四尺长白板,放有杂乱的书物在上面,屋子墙壁中间也有很多古书.于是跟从他交流的人,都仰慕他好学,都称他为补鞋先生.

    他看书看概要,没有深入考究,但是一有感受的,牢记在心勉励奋进,大概要求不迷惑于书为根本.与人交流善于引用,随意道来象壶倒水一样.当地有孩子来学习的,不管礼物或酬金,所以人数多达二三十人,学习也不加督促责备,任其自然.如此不久就散,孩子散开了就继续补鞋依旧.

    去世时七十又五岁,他叫钱近仁,江苏昆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