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1个回答

  • 在1994年12月28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划分货币层次.当时划分货币层次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