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练习题包括字词,拼音,翻译,译句,问答,中心,原文填空,拓展

4个回答

  • (一)第1段

    1、“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2、作者观察本领高超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写作者观察习惯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写作者观察收获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5、写作者儿时视力极好,又能观察入微的句子: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写作者幼时观察事物的癖好的句子: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写作者观察有所发现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8、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主旨词:物外之趣.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童稚时.

    12、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是: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13、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中心.

    14、明察秋毫:在文中形容视力极佳.

    15、“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两句是(夸张)地写作者幼年时(视力敏锐),又表现孩子的(天真、稚气).

    16、作者善于观察,常得到怎样的妙处?故时有物外之趣

    (二)第2—4段

    1、运用夸张,写蚊子叫声的句子:夏蚊成雷.

    2、写作者观察夏蚊时,产生奇异想象的句子:“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端”.

    3、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夏蚊成雷.

    4、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5、儿时将蚊飞烟中比作鹤唳云端,你觉得这样的联想有何依据?

    外形相似:有长足,有双翼;动作相似:都会飞;环境相似:有烟缭绕,像白云悠悠.

    6、第二段最能体现“趣”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7、把蚊比作鹤时,作者写自己入神的语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8、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9、写观蚊所感的句子:为之怡然称快.

    10、第3段中写作者幼时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的句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第3段中作者描写的“物外之趣”的句子是什么?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12、第三段写作者幼时观察景物的地点是: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观察的方式是:蹲其身,使与台齐;观察的所得感受是: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3、观察二虫斗时,虾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

    不觉呀然一惊;接着的举动是: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4、找出第三段中和“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相照应的句子是: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5、第四段中与课文首句相照应的句子:余年幼.

    16、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17、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幼年沈复有哪些特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的厌恶和痛恨之情.(2)充满童趣,而且善良,爱惜生灵.(3)是个天真,正直、善良、可爱的孩子.

    七、解释词语

    1、余忆童趣时: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2、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3、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4、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5、定神细视:精神. 神游其中:感受、想像.

    6、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7、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