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象中,纵坐标为沉淀物的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试按题意将相应图示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①铝盐中滴入稀氨水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根据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铝盐反应完后沉淀量不再变化;

    ②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沉淀溶解;

    ③饱和石灰水通过量CO2气体,应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沉淀溶解;

    ④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两种沉淀: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增大,但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会部分溶解;

    (2)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内层上的电子数的2倍,则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为C原子;

    ②K、L层电子数之和与M、N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N层电子数为2,则为Ca原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原子,则该原子可能有2个电子层,则该原子为Li,则该原子也可能有3个电子层,则该原子为Si;

    (3)①根据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来回答;

    ②根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来确定化合价进而确定所形成的化合物及化学式.

    (1)①铝盐中滴入稀氨水生成沉淀氢氧化铝,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反应完后沉淀量不再变化;根据定量关系,确定图象为C;

    故答案为:C;

    ②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溶解,设1molAlCl3反应,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分别为3mol和1mol,确定图象为B;

    故答案为:B;

    ③饱和石灰水通过量CO2气体,应先有沉淀:Ca(OH)2+CO2=CaCO3↓+H2O,后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沉淀溶CaCO3+CO2+H2O=Ca(HCO32,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所用CO2相等,确定图象为A;

    故答案为:A;

    ④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生成两种沉淀,沉淀量随着氢氧化钠的量增大而增大,但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溶解,确定图象为D;

    故答案为:D

    (2)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内层上的电子数的2倍,则该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为C原子;故答案:C;

    ②K、L层电子数之和与M、N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N层电子数为2,则为Ca原子;故答案:Ca;

    ③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原子,则该原子可能有2个电子层,则该原子为Li,则该原子也可能有3个电子层,则该原子为Si;

    故答案:Li;Si;

    (3)①A元素原子第三层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所以第一和第二层已经排满,为硫元素,故答案为:

    ②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即为三层,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是11号的钠元素,钠和硫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化学式为:Na2S,故答案为:硫化钠;Na2S..

    点评:

    本题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关键在于理解相关反应,熟练写出相应的反应的方程式,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物的用量是解答的难点.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