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绕核转"是老一代的科学家不理解原子实质的情况下给出的模型假设!其实根本就没有"转"一说
电子在原子周围某个空间点出现的概率的大小由原子的波函数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SPD什么的轨道,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些高速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同时测准的,电子也是有波粒二相性的(实物粒子的波粒二相性)电子云实际上是由电子出现概率组成的,电子的绕核运动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经典理论讲的话,绕核运动会有电磁辐射带来能量损失,于是电子会坠入原子核,这与事实矛盾) 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能级,所谓这些量子化的能级是为满足量子论基本假设用数学方式计算出的,进而算出“轨道”的公式也就是波函数,而波函数告诉你的其实是电子在空间中某点出现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把空间每个点对应的波函数密度用颜色深浅来表示,那得到的就是电子云的图像!但是各个不同的“轨道”(亚层SPDF.)形状是不一样的,只有S是球状!而且径向上的分布不是单调的(横坐标为核距R,纵为密度),其它都不是这个形状的.
自转嘛.量子论里没这个字眼,只有自旋.但自旋与自转不同.因为微观粒子是不能用宏观的方法描述的(宏观描述的基础是光,而微观粒子是和光子同级别的东西)所谓自旋只是由量子论分析原子光谱等现象的时候引入的一些量子数中级别较低的一个(比电子数,亚层,轨道角动量之类影响小)叫自旋量子数,估计是科学家为了别人好理解这么起的名字,而真实的运动究竟什么样现在的技术显然是无法观测到的
顺便说下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正是由于波性才使得微观上不能遵守宏观运动定律),电子和光子其实从这点来看是差不多的,但电子速度一般还不够快,所以物质波波长太短,一般观测不了(即便是一个人,也是波粒二象性的,但波长小到忽略.波粒二象性公式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但正是因为电子波性不明显,所以衍射效应就弱,拿它当光用的话就有更高的分辨率!这就是电子显微镜比光学显微镜有更高分辨率的原因,也很好理解的是电子显微镜都是黑白图像(有颜色是人工上的,当然利用不同速度的电子去硬做出颜色来技术上可以,但太复杂也没必要,而且怎么定颜色又要在国际上讨论半天)
以上简略一说,大概就这样,要真正理解量子论需要看那些公式,要懂微积分.太复杂
参考下《结构化学》《量子物理》之类的书,或者从专业点的书里看看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或者量子论发展的文段~
PS:偶是学化学的,刚学结构化学.以上文段偶主观认为楼主是现在高中理科学的不错刚毕业的学生水平的科学知识,有些东西可能不大好懂,不过名词基本用的都是标准的词汇,相关内容可以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