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思路:(1)根据图中黑夜的范围判断节气和南极圈内出现的现象.
(2)根据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
(3)根据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和季节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4)a点位于北极圈,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时;b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00.
(5)根据两点所在的时区结合“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即可.
(6)c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时为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1)图甲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递减.
(3)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北京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4)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a点位于北极圈,昼长为0时,b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00.
(5)若B所在经线的区时为10:00,经度为45°E,位于东三区,北京位于东八区,北京时间为15:00.
(6)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c点所在的纬线时,c点位于北回归线,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
(1)冬至;极昼.
(2)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南向北递减.
(3)快;寒冷干燥(或低温少雨).
(4)0;6.
(5)15.
(6)西南.
点评:
本题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点评: 以晨昏线局部图和极地俯视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