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这句话出自哪里?

1个回答

  • 出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哲人蒙田的《蒙田随笔》.

    阅读散文者,不能不知《蒙田随笔》.它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散文的伟大与时代紧密相随,十六世纪酝酿着光明新生,人文主义曙光已经开始闪烁,正从野蛮灰暗时代中破茧而出,是走向希望的新世纪.他一方面适应现实,另一方面极力否定现实,强烈抨击虚伪、混乱、愚昧.他谈失去希望的同时,也明智地在矛盾中开拓新路.他没有将那个时代完全否定,吸取人文主义的精神,转入个人化的内心活动,从生活经验出发来谈对知识的热忱,对进步的深信不疑,愿意返回到真正的源头.他主张奋发图强,反对苟且拖拉,相信可能性可以争取,成为思想荒原上的跋涉者.于是,他生动描述:

    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