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作文段落(9篇)
  • 700字
    柳永(987~1053),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他是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取材都市生活,又大量创制慢词,受到下层劳动群众的喜爱,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柳永出身官宦之家,父亲
  •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他是一个落魄的词人,在市井巷陌中抒写着他的一生;他又是一个伟大的词人,尽管他的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可他总是能够在行乐中挥洒才情,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遭遇令人们同情,他的品质却让后世崇敬,他就是柳永。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年轻时,他曾热衷功名,自持才高,却屡试不第,心中抑郁愤懑,一曲《鹤冲天
  • 700字 初二 散文
    唐诗有着激情勃发、日出般的壮美;宋词有着暖意绵绵、月升般的柔美。我常怀着无比崇尚的心情沿着迷人的通幽曲径步入这美好的神圣的殿堂。我不禁惊叹:如此瑰丽的天地,真乃两朝文人骚客为后世精心修筑的无可替代的文化宝库。相比唐诗,我更爱宋词;相比豪放,我更赏婉约;相比易安,我更醉柳永柳永,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
  • 700字 初三 散文
    我爱宋词,爱它的婉约,爱它的豪放,喜欢斟一杯清茗,和半阙婉词,寻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词中美丽的智慧,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泛着智慧的金光。年轻时的柳三变,是风流倜傥的的才子,自负才高八斗,也曾随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终遇不到看好他的伯乐,无奈之下,只能道一声“忍把浮名,换得低斟浅唱”,终日混迹
  • 700字 高二 散文
    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柳永的词,喜欢他对“且去填词”的坦然处之,喜欢他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洒脱,一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以及“芳菊开林耀,采菊有佳色”的清亮。然而诗人毕竟是诗人,他们懂得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融情于物,他们恬然地亲近于自然。于是抑郁之际,有了柳永“对
  • 700字 初一 读后感
    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下静静翻阅关于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词的海洋里。读宋词,我体会到了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子瑾的淡泊。进而随着他们的心情去追寻历史的足迹。面对恋人的离去,只听到寒蝉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节里的暮霭沉沉楚天阔,无绪送别,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无言中
  • 700字 高二 散文
    总有那么一份勇气,振人心魄,诠释着悲惨的壮美,也总有那么一种力量,熠熠生辉,指明着前进的方向。—题记绝境,是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中带着动人的美丽;绝境,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悲愤中带着不泯的昂扬;绝境,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病魇中带自信的骄傲。绝境,觉进。直面绝境,犹如直面一份死亡的勇气。涛涛东去
  • 700字 高三 议论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诠释了一个道理:环境改变事物。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杰克嗜酒如命且因杀人罪入狱,但他却有两个命运迥然不同的儿子:大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小儿子成绩斐然,品行优秀。同样的环境为何造就了性格迥异的两人呢?我认为是思路决定出路。大儿子选择了与她父亲同样的
  • 700字 高一 叙事
    窗外雨声如同钟鼓般一次又一次打在地上,也打在心上,落寞的愁绪凝在脸上。本想轻松一点离别,却不料敏感的心被这骤雨触动,一泄万里。一口辣酒入腹,浓浓的苦涩味从喉咙深处传出,此时却什么都感觉不到,看着依旧抚琴的佳人,还是那么美,望着酒水中自己的倒影,年轻的脸庞却印着沧桑,苦笑挥毫望海潮,东南形胜,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