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一个《穹顶之下》的公益视频,感动中国,唤醒中国。。有着众多粉丝、已从央视离职一年之久的才女柴静,带着她的环保公益片《穹顶之下》横空出世;柴静与时下严峻的雾霾,是两个敏感的大话题,以这样的形式同时出现,必然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柴静,自一年多前在新浪微博看了一些她的“看见”碎语,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央视新
-
550字 初一 观后感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我就总能想到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么多的地方被雾霾掩埋,可我们又浑然不觉,我们就生活在雾霾之下。柴静辞职用了1年多的时间走访调查,总结出了2个小时之长的雾霾纪录片。视频中柴静经过对比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应该怎样改进的意见。大屏幕上印出各式各样的数据为证明,证实了雾霾对于我国
-
1000字 初中 读后感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一排新书中,简约的封面,只有一张作者的照片和白色的书名,就是这样的封面在一众复杂的封面中脱颖而出,让我注意到它。柴静的这本《看见》是一本文学传记,记叙了柴静在央视期间做一些新闻报道中的事,这些事中的人都留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就像作者说得“他们
-
1000字 初一 读后感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告诉了我答案。在《穹顶之下》中,她以为人父母的角度、普通居民的身份来看待我们天空中的污染问题。用许多事件及亲身采访来向我们讲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目前中国环境的严重,更看到实施环境保护的无奈与尴尬。一个人就应该以享受大自然
-
1200字以上 初中柴静报道大气污染,做了好事,为什么被黑?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这是我国的传统,原因有三:1、小人妒忌心:凭什么是你!柴静做了件好事,就有人扒出柴静的个人旧帐,柴静有某某问题——然后做的好事也便成了坏事。国人从一生下来就深得“统一的认识”之精妙,从不分开看问题,即使你舍身救了他一家的命(或救了这一城人的命
-
750字 初一 读后感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写了她在十年前当直播主播时的采访每个故事的始末。也是她当直播记者酸甜苦辣的经历,她从自己当记者开始写起: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个温暖的跳动就是活着;双城创伤;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讨厌屈服;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
-
900字 初一 散文谁不期望人生万事顺心?可人生偏偏就好像这天气,阴晴不定,而且总有风雨突如其来。我们可能在阳光中恣意地笑,也可能在暴雨中淋成落汤鸡。记得有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无论去哪儿,什么天气都要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与阳光同行,因为它是越挫越勇的精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
-
650字 初一 散文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
-
700字 初一 散文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
-
800字 初三 议论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说的是实践的意义。重视实践,绝不是只在今朝,重视实践,自古有之。苏轼的《日喻》中有一则小故事: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像看得见的人请教。有人说太阳像铜盘并向他敲击铜盘,后来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了。有人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盲人摸到像蜡烛一样的乐器就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