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字 初三 记叙文在人类的进步中,有许多的事物,逐步被取代了,他们的声音也渐渐远去了,但却留下了具有永恒魅力的风俗习惯,让人记忆犹新。那天,我参加了一次婚礼。在婚礼上,又是罗曼史微电影,又是爱情香槟酒,又是婚姻沙瓶……这些都越来越模糊了。缺少了亲朋好友的祝福,没有了哥们之间的尽情玩笑,只有嘈杂的音乐,只有七八个人在台
-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农村遇丧事的人家都叫上一班唢呐,泗阳自然也有几支乡村唢呐班来回奔走于各个乡镇,他们活跃在农村的广阔舞台。我原本对乡村唢呐班是存有偏见的,认为都是一些粗俗不堪的节目。见于生活中的凌晨鸡啼,深夜犬吠,早春燕子,秋收布谷,它们各自演绎着自然界变幻节奏的乐点,但唯一能代表乡村文化内涵
-
550字 初二周五,我们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乐器唢呐消失的过程。故事的主人公游天明,一开始自己不愿意学习唢呐但由于父亲的逼迫,而去当时最有名的唢呐匠焦三爷那儿去拜师学艺。焦三爷因看到了他父亲摔倒后,游天明所流的那一滴眼泪,将他收为徒弟,经多次磨难,他终于可以拿到唢呐跟
-
1200字以上 初二 观后感有凤鸣处,今世之挽歌,文化之钵粹,始于西北,博览东南。——题记《百鸟朝凤》讲述的是西北山水的一段沧桑的传承曲调和师徒之情。走进它,好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在那片黄土地的脊背上有个无双镇,而焦三爷就是这镇子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他带着焦家班奔走在镇子上,用唢呐为亡者告慰、为新者祝福。自小,游天鸣便被热爱唢
-
800字 初一我讨厌唢呐,因为它送走了我最亲的人,也埋葬了我的童年……唢呐,家中的确有一支,但由于常年不用已经蒙上厚厚的灰。那是几年前老祖送给我的。那时,我还是个一无所知,天真无邪的小孩,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暑假,照常,父亲仍带我回老家看望亲戚朋友,回到老家我第一刻想去看的人就是老祖,她不高但却满脸的微笑,每次见到
-
400字 初三 记叙文洗了澡,玩了一会电脑之后,爸爸也洗完了龙池,当了一回“皇帝”。那时侯,也差不多9点30分了,每天晚上都有的歌舞晚会也就开始了。我们来到了3楼大厅,在第二排抢了个位置,就开始观看歌舞晚会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喜剧笑星潘长江的弟子姚军。他模仿了动物的动作,有乌龟的呼吸,也有大猩猩吃东西时的面部表情,乐得观
-
900字 初三 叙事民乐,给人的感觉是那么地亲切而美好,它是我们民族的一种东西,让我很有一些熟悉的感觉,就冲这点,我给女儿选择了以民乐教育为特色的南昌路小学。说熟悉,其实也很牵强,因为当时我对民乐的认识只限于:二胡、刘天华、二泉映月,其它就一概不知了。还是女儿,把我领入了民乐的大世界,让我发现,原来真正的民乐有我所不知
-
550字 初二 叙事“时间好似握在手里的沙,不论你是抓紧,还是松握,终究都会流逝……”看着那蹒跚的背影,不经想起了这句话。晴朗的天,街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年过古稀的爷爷随同我去二姑家。路过十字路口,我抽出插在口袋里的手,上前扶住他。他很安静,没有再像往日那样甩开我。我心中暗喜却又不禁悲凉。是啊,时间走得那么快,原来爷爷老
-
600字 初二 叙事“时间好似握在手里的沙,不论你是抓紧,还是松握,终究都会流逝……”看着那蹒跚的背影,不经想起了这句话。晴朗的天,街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年过古稀的爷爷随同我去二姑家。路过十字路口,我抽出插在口袋里的手,上前扶住他。他很安静,没有再像往日那样甩开我。我心中暗喜却又不禁悲凉。是啊,时间走得那么快,原来爷爷老
-
450字 初一 叙事《牧马少年》在舞台上是一群拿着民乐的同学。就在指挥惠东起指挥棒的一瞬间,台上响起了民乐。五十多个拿着二胡、琵琶、中阮的同学开始弹奏自己的乐器。如同没有了观众、没有了嘈杂,只有自己弹奏的声音。那民乐:唢呐的高昂、二胡的悠长、竹笛的尖锐。那略显低沉的笙、铮铮作响的琵琶、中阮、那低沉浑厚的大提琴、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