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0字 初二无形的遗产——吆喝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辉煌历史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
600字 初二 散文回首上世纪的古老北京,当时盛行着一种不朽的街头文化——吆喝。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吆喝声越来越多的被取而代之……辉煌历史吆喝即大声喊叫,卖东西吆喝着卖,则古已有之。最早的是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鼓刀扬声”;宋时开封街市上有“喝估衣”者、有“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明代的北京有吆
-
900字 初二 散文学了萧乾的《吆喝》以后,我突然觉得,听吆喝其实是一件挺享受的事。于是,放暑假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几天,才发现原来我的家乡龙水也有许许多多的吆喝。清晨时分,刚起床就能听到一个老头骑着自行车在外面叫卖:“平桥――黄馒头!”叫得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听爸爸说这黄馒头是龙水最著名的特产之一,香甜可口,很受人
-
700字 初二 记叙文二十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由于他是外国人,只能欣赏音乐,听不懂其中的精华——吆喝。偶然读到萧乾的吆喝那种幽长、淡然,仿佛从历史中走来又夹杂着浓浓京味儿的吆喝着实令人着迷。书中写道:“馄饨
-
1200字 初二 叙事打记事起,家乡的种种吆喝声就伴随着我。那些不同风格的吆喝声,仔细咂摸咂摸,还挺有些韵味。(开篇点题,简洁明了。)小时候,每当傍晚从学校回到家,我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饭却没做好,只好找些东西来垫垫饥。那时,若能吃点馒头蘸麻汁,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而,对卖麻酱老伯的叫卖声,我觉得格外亲切。(寥
-
900字 初二清晨雾气朦朦,天与山与水与城上下晕染。走进早市,忽听“卖洋糖饺子哟——”,继而见一人、一车、一箱,仍是旧时相识,仿佛,从未走远。与‘洋糖饺子’初识,仿佛与一位旦角相遇,桥头迷蒙,在水一方。那日,河畔港口的早市熙熙攘攘,喧嚣扰攘中立着许多糕点铺,面上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包装,讨价声、叫卖声,声声交错却又是
-
700字 初二“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儿——”巷口,响起了粗犷的吆喝声。我不禁全身一震。这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我小时候,没有楼房,没有手机,没有花花绿绿包装的各种零食。因此,隆冬时节那一串红艳艳、甜滋滋的冰糖葫芦,便是平日难得的美味。而那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对于儿时的我来说,美妙得不
-
1200字 初二 叙事漫长暑假就在这白天黑夜交替着过去了,生活多姿多彩、色彩斑斓使我们感受到各种味道。接下来,我就说说我的暑假生活吧。这俩个月来的暑假说过得平淡它又不平淡,说过得不平淡它又平淡。今天天气很不错,正好是赶集日,到了市场,也已经八九点钟了,不过这个时间段正是人多的时刻,若不是有事,我才不会来怎么拥挤吵闹的地方
-
600字 初二 记叙文盼着我们学校的活动就要开始了,我们都在教室里非常开心的等待,就为了等待活动的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拿着自己带来的书,摆起了书摊。操场上人声鼎沸,人头攒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班的书摊,负责人在摊位前不停地吆喝揽客,都在为自己的书摊做贡献忙碌着,大家都被声音感染了,纷纷挤在摊位前挑选自己心仪的书,有
-
1000字 初二 散文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对着屏幕,虽然没有打出一个字没有开口说出一句话,心里却在期待着一首能够飘在风里雨里的歌:歌唱着青春,歌唱着年少,歌唱着心里汨汨流淌的生命。深夜,一个人默默地敲打着键盘,虽然敲打不出十八相送,手指却在谱写一曲谁唱谁哭、谁哭谁唱的幽怨之曲;没有枝头鸟儿的欢乐,只有林荫小道上的停滞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