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字 高二 议论文一说起“田园诗人”,无人不想到陶渊明。这位自号“五柳先生”的诗人留给后人的就是他那一首首带着大自然清香味道的田园诗,可以说,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族,父辈三代都是官人。可以说,陶渊明从小就生活在充满人文知识的环境中,受到了父辈们的熏陶,也立下了大志,而他也如愿当上了大官。但是,
-
650字 高二 写人花非花,是孤傲,是清高。酒非酒,是逃避,是消沉。陶渊明年少时即有高雅的情趣,善属文,喜自娱,有《五柳先生传》为证。而及其年老之期,则喜饮酒,好躬耕,唯爱菊花之孤傲。人言,岁长则目清、耳明,陶渊明亦然。年少时的无忧无虑,中年时的心系苍生,晚年之时则厌世恶俗,此其归隐之因也。然陶渊明自归隐以来,便独爱菊
-
750字 高二傲娇的陶渊明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而从古至今,又有几人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大多都是“义无反顾”的追逐着名利,几多较量,几多迷茫,几多沮丧。而说到淡泊名利,那就一定要说陶渊明了,他是一名诗人,更是一名隐士。他的大部分都是
-
900字 高二 议论文提起隐士,就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隐;当然,亦有王勃“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小隐。但是,这真的是“隐”吗?我看不然。“隐”应该是发自内心,伴随天性,远离尘嚣,自身高洁自好的;而更高层次的隐应该升华渗透于一言一行中,内心平静,对功名利禄不以为然,而又在充满超脱世俗的同时,又伴有
-
800字 高二 议论文假使我可以更改历史,我首先会撕下“屈原怀石投江”这令人悲叹的一页,我会安排陶渊明去充当“谈判专家”,劝谕屈原不要走投江这一绝路。穿越时空,我们来到了战国末期的汨罗江边。一位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拖着沉重的脚步,在汨罗江边踽踽而行。“荃不察余之中情……”他仰天长叹,浊泪纵横,缓缓向江中走去。“屈平
-
800字 高二你挨过饿吗?我相信这滋味肯定不好受,所以当饥饿降临时,人们会想办法医治它,而医治的办法就是饮食。但你挨过另一种饿吗?它很难被人们发觉,却能影响人的一举一动,它就是精神的饥饿,通称为“俗”,而医治它的方法是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相比精神的饥饿,人们往往更注重医治身体的饥饿,毕竟它可以直观地导致死
-
900字 高二 议论文面对名和利,人们往往是争名逐利。而有的人选择了让步,仅仅让出一小步,却赢得了另一片广阔天地!然而能让出这一步的,绝非等闲之辈!众所周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朝政的腐败。于是,他远离闹市,回到乡村。生活艰苦却怡然自得!在这里他创作了出了《归田园居》等佳作。他的让步,使他远离了高官厚禄,抛弃
-
600字 高二 叙事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复辗转于官场与田园,他心所向田园,以一种隐逸者,高洁者的身份度过自已的余生,但他满心充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挂担忧之情,他一度充满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烛之年的他真正意识到,田园是他的归宿,乡村车马野夫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该过的。一生的孤洁,是门口
-
700字 高二 散文当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地望着天空发呆。当看着一朵朵的白云从眼前飘过的时候,总会想到白云会飘过哪里,山的那边是否就是它的目的地。但身边的人在忙碌的时候,我也在忙碌,他们这么忙碌是为了什么,而我,又是为了什么?鲜花向往青天,在温暖的春风中,她就会开得更加艳丽,灿烂。鱼儿向往大海,因为在大海深处
-
800字 高二 议论文我们没有选择地降临人世,时间、环境、亲人,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如果人生是一场沙漠之旅,是一次必须要完成的旅行,虽然我们无法回避沙漠,但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如何走下去,我的人生我做主。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当别人争相退步时,当别人嫉妒她的美貌时,王昭君却选择了无悔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