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作文段落(10篇)
  • 450字 三年级
    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我和爸爸去内蒙古呼和浩特旅游。一路上,导游陈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常识。蒙古人的服饰,男人穿的袍子,腰上系一根带子,怀里面经常揣着银碗和筷子,还带着蒙古刀,到了别人家里,直接就动手可以吃了。在重大节日上,女人会佩带银的首饰。蒙古人的衣服一般是左边开襟的,只有死人是
  • 250字 三年级 叙事
    我去过内蒙古,那里太美了,美丽得无法比喻。内蒙古最出名的就是骑马,我说说骑马的感受吧!骑马的时候刚开始会有点不舒服,但是骑久了就慢慢习惯了,骑在骏马身上看着美丽的草原,心情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中途我们遇到了一个蒙古包,走近一看,竟然是个休息站,蒙古包里有五个人,我看他们穿着民族服装,而且说着与
  • 400字 三年级
    我是蒙古人,我的家乡在蒙古。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回去,我都会发现那里有一些很特别的习俗和风景,我爱我的家乡。蒙古是个特别迷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有一座座蒙古包。绿绿的草原像绿绿的毛毯,白色的蒙古包像绿毯上刺绣的花,很美丽。羊群一会走来一会走去,在低头吃草。马在草地上奔跑,很壮观。所以我很想
  • 8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狼图腾》这本书,我早有耳闻。暑假中我把这本书彻底读了一遍。读完后,我心中思绪万千。这,才是真正的精神盛宴。我认为,中华文明的信仰一直缺少着一种重要的东西——狼的精神。长期以来人们对狼有误解,它在人们心中一直是阴险狡诈的负面形象,就连字典里也全是“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之类的词语。不过,这本书却彻
  • 350字 三年级
    蒙古草原上,不时会看见石头堆子,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彩带,这就是敖包。敖包有什么用呢?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导游告诉我们敖包的来历。敖包是蒙古人在古代用的计数工具,蒙古战士在出发打仗前,都要拿一块石头放到上面,在回来时,每人再取走一块石头,这样剩下的石头就是牺牲了的战士的数量了。后来,敖包慢慢就变成
  • 400字 三年级 说明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的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要给大家介绍这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
  • 400字 三年级
    经过了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抵达了令人向往的美丽的草原。一下车就感受到草原与别处的不同,这里空气新鲜,打开车门就有一阵青草和野花的清香迎面扑来。一个个山坡连绵不绝,羊群就像给山坡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山坡也像铺了一张毛茸茸的翠绿地毯一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想躺在上面一定特别舒服!没想到,一躺
  • 7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唱响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语是“银灰色的草原”,它位于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东西镶嵌着两颗晶莹透亮的戈壁明珠——艾比湖和赛里木湖。
  • 250字 三年级 状物
    在中国这么一个大国度,相应的地域分部也是比较广,形成了东西南北的明显差异,这样也有了各地风俗以及口味的差别,大家都知道内蒙古大草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一个比较渴望见到的真实画面。正是在这幅美丽的画面里喂哺了人们喜爱的牛羊制品,内蒙古牛肉干,蒙牛、伊利牛奶,这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畅销品。在这里我先介绍一
  • 700字 三年级 写景
    的家乡在山西,那里的面食闻名于天下,其中最美味还有最出名的是这些:刀削面、莜面“栲栳栳”、山西小窝头等。这些都是我吃过的。在这里,我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这三个吧。小窝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还有一种便是杂粮窝窝头。山西小窝头吃起来感觉比较甜,挺好吃,清末时慈禧曾经赞过它。但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