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人物传记
-
1200字 人物传记一刹那觉得,就这样停留下来吧。在这如同流沙幻影的世界上,夜深如海时,为了那些悲欢翻卷的心,让我来守着这一点点恒定不变的东西吧。——柴静在尘世的万千浮华中,有一个人,保持着野菊般的恬静;在荏苒的时光里,有一个人,处事成熟而心灵不老;在社会乃至世界的黑暗中,有一个人,独自屹立,发出纯净的光亮。她是我心底
-
700字 读后感柴静,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相信如果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看见》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分两次竟可以读完,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没有戾气。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
-
1200字 高二 读后感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柴静《看见》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了柴静的《看见》,心里的滋味很复杂。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让我看看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在
-
1000字 初中 读后感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一排新书中,简约的封面,只有一张作者的照片和白色的书名,就是这样的封面在一众复杂的封面中脱颖而出,让我注意到它。柴静的这本《看见》是一本文学传记,记叙了柴静在央视期间做一些新闻报道中的事,这些事中的人都留给了作者强烈的生命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就像作者说得“他们
-
1000字 初一 读后感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告诉了我答案。在《穹顶之下》中,她以为人父母的角度、普通居民的身份来看待我们天空中的污染问题。用许多事件及亲身采访来向我们讲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目前中国环境的严重,更看到实施环境保护的无奈与尴尬。一个人就应该以享受大自然
-
7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在《看见》一书中,作者柴静在书中生动形象的利用自身在新闻采访工作之中印象深刻之事,让人们看到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其中,最让我感慨的就是那篇记录非典的文章,在这本书中,柴静用了大篇幅的笔墨描写了在非典中那些最不应人注意的事物。看来这篇文章,我感慨万千,我看到了工作人员对工
-
750字 初一 读后感在《看见》一书中柴静写了她在十年前当直播主播时的采访每个故事的始末。也是她当直播记者酸甜苦辣的经历,她从自己当记者开始写起: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那个温暖的跳动就是活着;双城创伤;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沉默在尖叫;山西,山西;我只是讨厌屈服;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