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后感:
- 人物传记
-
400字 人物传记母亲是迷惑中的一盏明灯,给未归家的孩子点亮回家的路;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本秘籍,让迷惑不解的困难迎刃而剑;母亲是失败后的一杯凉茶,用自己的清凉换来孩子的坚持,我,爱我的妈妈。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的却是这样的。就像孟子,是孔子之孙孔汲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
-
2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我相信《三字经》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你们又真正了解这里面的含义了吗?如果没懂,那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吧! 你们知道《孟母择邻》的故事吗?”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闹市,孟子便整天模仿着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边,孟
-
400字 小学 读后感《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 、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礼貌待人 、勤奋好学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洁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
-
4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孟母的做法让我想到的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为了让我的学习
-
2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从小爷爷就交我背诵《三字经》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 这本书里有原文欣赏、精彩解说、举例讲故事。例如第一句说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别不多。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每个人受所处环境的不同影响,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
-
4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自从学习了经典名着《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生气地割断织布的纱线,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妈妈,他们也像孟母一样
-
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
-
800字 初二 读后感“啪”的一声,我把房间的门重重的摔上。嘴里还不停的抱怨着妈妈不让我看最心爱的电视节目。我满心不满,眉头紧锁,撅着嘴,趴在桌子上。毫无写作业的心情。我随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很薄的书,《孟母三迁》,四个大字在我眼前。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因为,那是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给我买的启蒙读本。我早已把它淡忘了,即使
-
400字 初三 读后感读完《神圣母亲》后,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故事是这样的:从前在我国西部极度缺水的大沙漠,一头干渴的牛跑上公路,拦住了送水的车,向送水的战士讨水喝,结果造成严重堵车,司机便和牛较起劲来,可牛却不为所动,牛的行为恼怒了主人,主人用皮鞭抽打老牛,可老牛还不走,战士们看到这情形,便冒着处分给牛水喝,可牛却不喝
-
2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我读了《三子经》上的这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斗燕山,有义方。教五子明句杨。“后有启发。这些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坏境曾三次搬家学习。义次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就用刀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孩子。五代时,有一个人叫窦禹钧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他所教育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