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字 三年级 写景休日的一天,我在家读了一篇《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我想:为什么孟母要三次迁居呢?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这个故事。故事讲了古代教育家孟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早先住在公墓旁,孟子经常看到埋死人,时间久了他学会了埋死人,就和小朋友一起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看了
-
800字 四年级 叙事每个人都会有一次难忘的活动,在上个学期里,我有着一次让我回忆深刻的活动,是什么活动呢?听我来给你们一一讲解吧!我记得在上个学期的第11个月份,我们五园小学举行了一次“三字经读书月”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都排练一个相关的小品,其中我们班排练的小品名字叫“孟母三迁”,我们全班都要演。当然啦!选一些主要演员的
-
550字 五年级 叙事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可这是后来的事,就在孟子小的时候还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亡,他和母亲一起居住在坟地附近,在那里天天都能听到做丧葬之事的哭声,日久天长,孟子学会了丧葬和哭坟。母亲想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就决定搬家。他家第二次搬到了市场附近,这里每天都能听到做买卖和屠户杀猪的声
-
650字 六年级 状物今天,我读了《荔枝》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文笔流畅,句句话都透露出了儿子和母亲之间的爱,借助荔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伟大的爱,儿子对母亲真诚的孝心。文章扣人心旋,令人倍受感动。文章主要讲了“我”28岁那年,鼓起勇气为快70岁没吃过荔枝的老母亲买了一斤荔枝。回到家,趁母亲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让她
-
800字 五年级 叙事从我有朦胧的记忆起,就记得妈妈常常给我诵读《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我渐渐长大,经文中句意我也渐渐理解了,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我记得有一段经文是这样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的母亲看到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小孟子的言行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使小孟子成为正人
-
12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母爱如水,刚柔相济,缓缓流畅;母爱如伞,遮阳挡雨,相伴永远;母爱如灯,点亮心中,指明方向;母爱如春,阳光雨露,浇灌一生。母爱——天下母亲永远的执着,是春天、是沃土,是流水、是光芒,让我们受益无穷。每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默默无闻,细致无微地支持。孟母教子的故事绵延至今,家喻户晓。孟母可谓
-
4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人们都说:“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和妈妈乘着车,来观赏美丽如画的竹博园。我看见过粗壮挺拔的毛竹,摸到过四季如青的四季竹,却没看见过这么多种竹子过,有紫红色的金竹,五颜六色的捕鸣竹,形如樱花枪的枪刀竹……竹博园的竹子真长啊,长得直插云霄,竹博园的竹子真翠啊,翠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竹博园的竹子真多
-
450字 五年级 叙事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辛勤地劳动,一个人抚养孟子。母亲非常注意对孟子的教育,一心想让孟子成为一个有学问的、贤良的人。孟子家居住在城外的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孟子经常能看到下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有时还抢人家的供果吃。孟母发现儿子收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就把家
-
400字 四年级 状物我读《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说:玉石不经过打磨或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或有价值的器具。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做人的道理。这句话出自《三字经》。《三字经》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同《论语》、《道德经》一样,都是中华国学启蒙教育丛书,它是我的良书益友。里面有“孟母三迁”,有“孔
-
450字 五年级 叙事母爱是伟大的,孟子的母亲就是个典型的模范。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们居住的时候里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苦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