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字 六年级 状物在我们的家乡南阳,每到五月初五,孩子们都会戴上香包,这是我们的风俗。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你看,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在大街小巷里,在老奶奶的手推车上,在偏远的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香包那鲜艳美丽,栩栩如生的造型,香包以他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香包在民间广泛流传,是劳动人民的杰作,它是用棉织品和丝
-
800字 叙事?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
-
400字 小学 叙事还记得那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大粽子”,嘿嘿!还是让我告诉你吧,这其实是个“庆阳香包”。香包的“主架”就像长安塔,只要阳光一照“长安塔”就会发出亮丽的色彩,“长安塔”的两边就是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而美丽的中国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节日的喜庆。它是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内装雄黄、熏香等香料,散发着淡
-
4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同学们,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特有的东西,这个香包既小巧玲珑又香气迷人。我有个香包是今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的时候买回来的。端午节佩带以驱邪、祈福的小香包,香包也叫荷包,是一种精美的刺乡品,用以纳祥祈福、消灾避邪。这香包里面装有雄黄、艾叶、冰片、麝香,苍术等中药材,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庆阳农村妇女素有
-
300字 三年级 叙事香包是端午节做的,据说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做香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星期五下午,同学们在学校的四楼大会议室,王老师亲自教我们做香包,香包 还 分为好几种呢!教我们做香包的王老师提前让我们准备了布,线,剪刀,还有一个针。这个针老师没让我们自己准备,是老师为我们准备的。对了,王老师还让我们看了大公鸡香包
-
400字 四年级 状物今天,奶奶朋友送给奶奶几块精致的布料、一些说不出名字很香的干料和挂在香包下的饰品和一些线。我对奶奶说:“我们一起来自制香包版的沙包吧!”奶奶点头答应了。在做香包之前我们要先把线穿过针去。别看它字面上比较简单,事实上可难了。我们先拿着针,准备用线穿过去,运气好的话也许能过去,运气不好的话线会分叉,必须
-
500字 四年级 叙事端午节里做香包-450字以往的端午节里,都是爸爸妈妈送我香包,我收集的香包有好几个:有可爱的小老虎,有粉红色心形的……样子多姿多彩,特别好看。可这个端午节里,我自己做了一个小香包,虽然算不上最好看的,却是最实惠的,最有特点的。告诉你们:做这个香包时,我只花了5角钱来买香包里的香粉,其他的材料都是“废
-
550字 四年级 叙事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了我的脸颊,也照在了我手中的香包,静静地端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心里暖暖的……星期五的下午,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会议室,因为我校的小记者们要在这里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老师带来的香包制作。王老师的作品可真多啊!你看那只公鸡背着一只小金鸡,大红公鸡精神有力,惟妙惟肖,小金
-
600字 六年级 叙事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今年,我准备过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正好我的姑姑是开中药房的,她在做纯手工的中药香包,于是我打算到街上卖香包去,既能体会生意人的艰辛和快乐,又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香包的益处。这天,妈妈早早地就把我从被子里拉了出来。到了菜市场,我们把东西摆好就开始卖了。可是等了好一会儿,
-
400字 初一 叙事“端午节,吃囧子,差艾草,包艾包,插艾草”今天是端午节,咱们来说说香包。一说香包我们肯定想起香包的作用,它可是驱蚊的好宝贝,让我们做一个香包吧!材料有:红布两片,艾叶,红针线。先对折红布,减一个图形,缝好楼一个口,放上艾叶,OK。艾包的由来:香包又叫香囊,也叫馨香。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五月俗称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