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字 初一 散文人生中的艺术与美感是相生相依的。从某种角度来讲,美感还是人与艺术沟通的虹桥。人生的艺术化即生活的多元化,美感由心生,它是人类对事物的真情流露与客观体现。美感离不开艺术,更离不开生活。就如同当你在欣赏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时,为其蕴含的美感惊愕与感叹之时。却也切莫忽视一位农民弯腰耕田的时候,也同样是一种无
-
550字 初三 散文亚运会即将来临,亚运会的吉祥物带给人们了祝福,带给人们一种美好的祝愿!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来源于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 阿祥吉祥物降临广州的传说。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广州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
-
650字 初一 散文现代文明当然也有很多好处,但显然严重地吞噬了人们的自然天性。密集的教学、训导、观摩,大多是在狠命地把自然天性硬套到一个个既成模式中去。自然天性一旦进入既成模式,很少有活着出来的。只有极少数人在临近窒息之时找到一条小缝逃了出来,成了艺术上的稀世奇侠,或其他领域的神秘天才。当然,也可能在逃出来之后不知所
-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一位刚从香港回来的朋友愤愤不平地向我抱怨,他们老夫妇俩因带着小孙女(大约五六岁)而被拒绝进半岛酒店餐厅进餐。此事的前因后果因笔者不在现场,这里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的半岛、洲际、文华、四季、港丽等六星级酒店的餐厅,都禁止幼童入内(客房自然除外),据说有人向香港旅游局投诉这规定有年
-
700字 初一 散文诗人就像世间百态的晴雨表,可爱、敏感而又脆弱。一个诗人,他必须是热爱生活的。他会像一个调酒师一样去细细品尝,调制出自己喜欢的滋味。看花落花开,晓生命“化作春泥更护花”,远居在外,知“游子身上衣”的不易。晋陶渊明居陋室作《五柳先生传》,种豆于南山不求回报,小隐于林自得其乐。鲁迅在他的《病后杂谈》中说:
-
650字 初三 散文情与理,是否也是个斯芬克斯之谜?“大义灭亲”、“法不容情”、“零度情感”……一个个故事,一页页历史,见证着理性的崇高,情感的萎瘠。似乎放逐了情感,就能赢得法律的公正,科学的公允、世间的公平。事实果真如此吗?问世间“情”为何物?“生死相许”是不渝的爱情;“舐犊情深”是本真的亲情;“落叶归根”是乡土之恋
-
7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看了余老的文章,从中体会到了于老的痛心疾首。我也开始正视自己是否受到了伪文化的摧残?答案很无奈,保守估计有一点吧。余老说得对,文学上的疾病比医学上地疾病可怕的许多。因为它被戴上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合理的被人们所接受。现代文明当然也有很多好处,但显然严重地吞噬了人们的自然天性。密集的教学、训导、观摩
-
800字 高三 散文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
-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海宁散记(5)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上面的这段话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出自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三境界”说在
-
10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