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字有个乐团在南京招考演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演员。朱丹是一位木笛演奏员,他也去考试了。就在最后一场考试时,考官让朱丹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可朱丹不想演奏欢快的曲子,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所以朱丹想要换一首曲子,可是主考官不同意,就让他走了。
-
3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不是这个故事有多么曲折动人,而是被里面叫朱丹的年轻人深深感动。这个故事发生在某年的12月13日,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选取最后只剩下两人,其中一名叫朱丹的木笛演员在关键时刻放弃了演奏,因为他认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因此不愿演奏欢快的曲子。他放弃了自己的机会。接下来,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用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曲子。最终他的才华感动了主考,他被录取了。朱丹完全可以为了参加乐团而演奏欢乐的曲子,但他还是坚定自己的爱国情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是很不和谐的。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
-
400字 五年级 叙事读完《木笛》这篇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有木笛吹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不愿意,因为朱丹知道当天是南京大屠杀同胞的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之情深深的打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用他……
-
5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
6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
500字 初一 读后感文中主要写了朱丹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木笛演奏员。当一次重要的考试要求吹奏欢快的乐曲时,他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毅然拒绝演奏,默默地来到了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碑前。在一群手捧红烛静立雪地的孩子面前吹奏起了悲凉的木笛曲。主考官也为之感动,最终录取了朱丹。
-
650字 初一 读后感朱丹在招考木笛演奏员的那一天,有一项考题是要演奏欢乐的曲目。但朱丹依然拒绝了演奏欢乐的曲目——因为那天刚好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后来,他默默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木笛,和手持红蜡烛的孩子们一起,缅怀大屠杀中那些四驱车的同胞。而这一幕,被刚才的大师主考官见了,最终,朱丹被乐团录取了。
-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人尽管,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但是对于战争时那哪一件件惨案我们依然记忆犹新。《木笛》中的主人公朱丹,他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那天,去参加木笛演奏的终试,大师让他吹一首欢乐的曲子,可他并没有,应为他知道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开心不起来,他更不愿意在今天吹上一首欢乐的曲子。大师让他走了,虽然他默默地走了,但是心里很伤心,他哪儿都没去,而是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到了碑前,他吹起了悲凉凄切的笛声。这里形象而又含蓄的体现出制单来到碑前,吹起笛子来,这笛声就似乎表达了朱丹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朱丹是怀着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同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来吹的笛子的。我觉得这种愿意“放弃自己的前途”,而去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400字 五年级 叙事雪夜来得这么突然,是在为“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在啜泣。那哀伤的木笛声是谁发自内心的吹奏?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朱丹。南京的乐团招演员,朱丹在考试时,因为在12月13日不能吹奏欢乐的乐曲而和光明的前途擦肩而过了,大师在听到了朱丹如天籁般的木笛声时立刻改变了主意。
-
500字 五年级 散文每天晚上,我总坐在海岸,出神地望着海的另一边,渴望看到您的身影——即使看到一点也好!澎湃不息的海浪拍打着我的脚,似乎是表示着我永远不会扑灭的思乡的火焰。我不由得拿起木笛,伴着海浪声,想有悠悠而悲伤的木笛和滔滔不绝的海浪声飘到海的那一边——您那里,让你听到我的心声:“母亲,我想您了,儿子想家了!”母亲,您听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