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别人“日行一善”就不错了,朱一发却要“人行一善”。也就是说,无论见到谁,朱一发都要行一桩善的布施。在我看来这不可能,因为你只要出门挤一趟地铁。就会遇到千千万万个人,就算每人布施一块钱你都会破产。不过,在朱一发那里,所有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 1000字 高一 散文
    第一个小回忆是一本书,它叫《金刚经》,其中讲到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好多学者对这六度都有各自的理解,读过小故事,我想起了自己对布施的理解,那就是帮助别人时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帮助。正如小故事中的漆工,碰到力所能及,又能助他人之事时不张扬,认真地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再默默地把帮助别人的事情做妥,然后悄然离开,不额外索求物质回报。在我看来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布施。乐于布施之人的灵魂是纯美的,一提到财富,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金钱,而是想到帮助别人时所获得的愉悦心情,这才是真正的财富。所以如若允许我猜想,漆工不会收那儿补漏洞的钱,他会微笑婉拒。无求的布施,庄严高贵,令人感念。无悔的布施,身心光明,令人赞美。
  • 800字 高一 散文
    人们都想祈望自己的前途—遍光明,所以在佛佗门前点了许许多多的灯。不分,天亮前,目犍连去巡视灯供,发现王和大臣们的灯盏余下微弱的亮光,难陀的灯盏却灯炷如新,光亮异常。天亮后,目犍连用扇子要去熄灭灯盏时,不管怎样用力也灭不掉难陀的灯火,而其他的灯火,却在不知不觉中熄灭了。目犍连觉得很奇怪,就去问佛陀,佛陀为他解释道:“这盏灯火,不仅用手,就是倾四大海的海来浇泼,风来吹袭,也不能熄灭,因为是主人发菩提心所布施的。目犍连!一个人在布施时,假如存有轻慢心或沽名钓誉的企图,所得的功德一定很微薄,即使布施很多物品,也是有为的功德。”
  • 400字 六年级 叙事
    经过一天的旅程,我们终于来到佛教之都——琅勃拉邦。我们在琅勃拉邦古老的街道上漫步,还参观了香通寺。香通寺的建筑很奇特,佛塔和雕刻都十分精美。我觉得最有特色的是“布施”——当地人把一天的食物拿来供奉给寺庙里的僧侣。但遗憾的是,“布施”这种活动正在慢慢消失。 在我的眼睛里,老挝是个简朴的国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型超市。但是在这里,它的水是那么清,天是那么蓝,人们又是那么朴实。这一切都吸引我想再去探索。
  • 700字 初二 议论文
    走了一段路,来到一片荒凉的山坡。白的雪偶尔隐现于枯草之中,隐隐还能看到一些不知名的鸟,它们的神情似乎在等待什么。迎着我疑惑的日光,老者淡然说道:“这是藏民进行天葬的地方。”我的心猛然一缩,对天葬早有所耳闻,印象中觉得有些残忍。老人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藏民是信佛的。佛教主张行善积德,要广为布施。天葬,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作最后一次布施。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不过是生命经由它转换的途径,所以他们都是满怀喜悦地迎接新生的到来。死亡?布施?新生……”老人在喃喃自语中,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 800字 六年级 叙事
    哪怕是送一碗热腾腾的饭,哪怕是递一瓶冰透清甜的泉水,更哪怕只是布施你身上仅有的1元钱,只要你用真心,用充满善意的同情,这都是真正的同情。千万别把热腾腾的饭倒在受难者的身旁,更别大张旗鼓地围着受难者布施你那可恶的十元钱,这绝不是同情,这是一种对弱者生命的侮辱和不尊重,这更是一个人品质低下的可笑的举动。
  • 1200字以上 小学
    35、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 900字 初三 叙事
    有个人光着脚向我小跑来,雨水打湿了他,近了,近了,他是一名乞丐,衣脚不算十分破烂,头上有一个很大的包,手中端着一个破铜镜,里面可怜地躺着两三枚五角银币,可能是怕弄脏裤子,他把裤脚卷起,腿上的泥在雨的冲击下慢慢往下滑。然而,我却不为所动,在我眼里,乞丐中有太多骗子,我用一个正常人的双眼和大脑告诉自己,眼前的这个人不能得到我的,甚至任何人的布施。我相信自己还有布施之心,只是不愿被一张虚伪的布盖住。
  • 250字 高二 散文
    说到“君子”,这无疑是一个赞美的词,随之而来的便有温润恭谦,文质彬彬,强闻博识等优秀品质了。但是,什么是君子呢?可能很难有个界限。“君子”一语在《易经》《尚书》里屡见不鲜,但这些先秦典籍中的君子具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君”,从尹,从口,“尹”意寓治事,“口”则是法布施令,合起来便是法布施令,治理国家。这样人,该是倨傲九天的君王了。“君子”真正具有道德属性,是在孔夫子时代,孔夫子的君子论,在论语中对君子的标准具有三重的界定,在孔夫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当有知,有廉,有勇,有艺,有乐。且孔子强调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要修心。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夫子认为,六艺中最重要的便是礼了,“不学礼,无以立”然而个体修养的真正实现,是个体人格的最终完成,却不是礼,人伦规范,是乐,“成于乐”意味人格的最终完成,是依靠乐,依靠艺术来实现的。其实不然,礼仪乐艺固然重要,却不是起决定因素的。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孔夫子仅用礼乐来判定一个人是非君子有些不妥,不过,大家之言,我们应予以尊重。
  • 1200字 高中 议论文
    商鞅,饱读法家著作,得与明主秦孝公,值天下六国意欲分秦之际,立木为信,奖励耕织,赏罚军功,实行井田,使弱秦在秦孝公时期一跃成为强秦。“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一时响彻三秦大地,“因遗策,取汉中,定巴蜀。奋六世之余列,振长策而御域内”,终于实现天下一统。赵普,北宋丞相,中年时方读《论语》,“即薨,家人发箧视之,乃半部论语”,自宋后,半部论语治天下成为美谈。《论语》中,论述了大量的为君为王之道,提出布施“仁证”。北宋初立,经历唐末以及五代十国的连年战争,社会需要修生养息。赵普仁政的布施,国力大增,面对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丝毫不惧。自古治国之臣,往来均为“鸿儒”,有几人系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