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初二 议论文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
  • 600字 初一 说明文
    中国的戏曲多种多样,国粹京剧、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苏南的昆曲……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坡人,我们这儿的戏曲是秦腔,可能是受戏迷爸爸的影响,我虽然听不懂秦腔,但从小就喜欢看秦腔,在00后里,算是个异类。说起秦腔,很多人可能只会想到:它热烈、粗犷,其实不止是这样。
  • 750字 高二
    夜色朦胧,月亮爬上柳梢头,路旁人家的路灯亮得惹眼,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秦腔声。我停下脚步仔细聆听,没错,是爸妈钟爱的秦腔。我想,这会儿要是父母在身边,准又是一番享受了。回家跟母亲谈起,她却满脸满不在乎的样子,丢给我一句“早就知道了”就自个儿忙去了。噫,这老太太平时不怎么出门,今儿个这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呢?
  • 700字 初一
    妈妈生在陕西渭南,地处关中平原,那里不仅粮食丰硕,歌舞戏剧也很多,最著名的就属“秦腔”。著名作家贾平凹还写了一篇同名小说来赞扬秦腔。妈妈从小受她奶奶的熏陶,热爱秦腔的程度令人惊叹。她小时候就常随她奶奶去几十里外看戏,一场不落。妈妈最爱听《三滴血》的段子,一直到现在,她还经常在家中哼唱,在网上找段子来听。我虽然在杭州出生,但也在妈妈的影响下渐渐爱上了秦腔。有力、明快或是凄哀、悲愤的音调都深深震撼了我;朴实、细腻的表演让我百看不厌。
  •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落户西安,晚上出去散步,远远地听见了唱秦腔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枣园的自建乐班在唱秦腔,他们唱得有板有眼,伴奏、音响俱全,观众也不少,在场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声音、这场景却唤起了我久违的童年记忆——在河南生活了十五年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秦腔了。因为河南是豫剧的天下,在那里生活久了,我也能哼一句“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但始终不喜欢豫剧,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办得非常红火,每一届都有出类拔萃的小戏迷被身边的人喜爱,我却没有感觉……
  • 800字 高一 读后感
    中国的传统戏曲对于Teenagers往往是遭到排斥的,所以我时常被视为异类。由于家里有人搞戏曲,我从小就对这种传统文化心存好感,尤其是京剧和越剧,偶尔也听听黄梅戏。至于秦腔,只知道听起来挺闹心的。也许是地域文化的差别吧,一直没兴趣去了解秦腔,直到这次拜读贾平凹的文章,才抓到一点皮毛。
  • 800字 初中 记叙文
    秦腔也是。正所谓“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曲存异……爱者便爱得要命,恶者便恶得要命”,由此便也不奇怪了。外婆的家乡地处陕甘交界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秦腔作为一种民间音乐经久不衰,也正是因为处在秦腔的源头,在那里,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是闲暇还是劳作,顺嘴都会唱上一段儿。
  • 900字 初一 叙事
    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 800字 高三 记叙文
    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 900字 初三
    中国的传统戏曲对于Teenagers往往是遭到排斥的,所以我时常被视为异类。由于家里有人搞戏曲,我从小就对这种传统文化心存好感,尤其是京剧和越剧,偶尔也听听黄梅戏。至于秦腔,只知道听起来挺闹心的。也许是地域文化的差别吧,一直没兴趣去了解秦腔,直到这次拜读贾平凹的文章,才抓到一点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