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作文段落(7篇)
  •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常规想要打破也需要勇气和自信,当日心说提出的时候,免不了有过于偏激的反驳,但是如果就此杜绝了一切思想上的活跃,那么人类无疑将会想恐龙一样灭绝!停留是可怕的,停滞不前意味着落后,十九世纪的中国无疑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思想没有更上时代的步伐,人们又怎会向前?所以我提倡的打破思想桎梏,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同时也是打破规矩的勇气,无规矩虽然不成方圆,但是没有打破又怎去定义新的规矩!这种思想上的束缚在生活中的表现很多!所以敢于先去打破生活的常规才是去打破思想桎梏的前提!
  • 1000字 高三
    文学上的桎梏更为沉重,我们的文化瑰宝――诗词,将所有爱恨,悲喜浓缩为寥寥数语。却能映射作者的情感,历史的进程。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只能却步我们的现代生活。《三字经》、《春秋》被购回,包装精美,却只是摆上书架,冠冕堂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语无所实践,说出“身无彩蝶双飞翼”,能够对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少之又少;谚语,诗句一问三不知却能侃侃而谈rap、摇滚……一个民族倘若推崇异族文化,而给本民族文化以桎梏,就是遗失了文化自信,从而导致整个民族自信的缺失。
  • 900字 高二 议论文
    徐志摩在《我是如此单独完整》中曾言,伫立在老橘树下桥头,听夜莺哀歌,倚暖了石栏青苔。诗人摒弃浮杂,脱去心灵的桎梏,反省追溯过去,从自然中获得心灵的慰藉,自然中美好的碎片成了他信手拈来的素材,他的心灵在沉静中得到净化。安徒生说,获得不灭灵魂的秘诀是爱。毕淑敏言,自然之爱又是最基本的爱。脱心灵之桎梏,品诗意之自然,将灵魂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上,可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
  • 700字
    在人的一生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它们不是贫困,也不是疾病,而是外界强加给你的一种桎梏。这种桎梏有时是偏见和歧视,有时是打击和嘲讽,有时是压迫和摧残,它们像勒在树上的铁箍一样紧紧地勒住你,让你挥之不去。面对这种遭遇,人最容易心灰意冷,最容易失去信念,最容易厌弃生命。然而,你不能否认,这种桎梏有时也是人生的一枚试金石,在这枚试金石下,强者让桎梏在自己的生命中淹没,弱者则让生命在桎梏中枯萎。
  • 800字 初三
    厚积薄发,方能打破命运的桎梏,成为最好的自己。艳丽的腊梅,它的枝头上总会积着一层雪霜,每个人都不是无比强大,总会遇到险阻,但是,如果你能冲出险阻,便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刘媛媛,是北大才女,但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农村女孩,但她有着一个北大梦,从清晨到深夜为之拼搏,可现实的差距、一次次打击,让她置于深渊。即使这样,她依然坦然面对,在那段黯淡的日子里,冷静地去寻找新方法,玩了命地努力奋斗,一点点积累,最终喷薄而发,梦想成真。命运的桎梏并非坚不可摧,只要厚积薄发、打破命运的桎梏,会成为最好的自己,会发现更强大的自己。
  • 900字 初中 读后感
    基于印度教的深刻影响,加上英国长期的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近现代史中印度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分缓慢。而生于斯长于兹的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引领印度走向了民主独立。可是它采用的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面,也是深受印度教认命和顺从的影响。中国的古语说的好,所谓不破不立,这种独树一帜的民族独立方式,却没有从精神上打破印度教的桎梏,也没有从政治上摆脱被殖民的持续影响。这就导致,印度近现代的文明,从政治局面来说饱受村庄共和的桎梏;从发展的局面来说,对工业文明厌弃;从意识的局面来说讲求灵性而非意识。
  • 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作为读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看到这部《世界通史》时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部真正打破了国家界限的作品,它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整个世界从古至今的每一幅过往的画面。是呀,人类总是要向前看的,不能总在打破一种桎梏而进入另一种桎梏,而是要超越这些桎梏,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之上。感谢作者,也许一部书的价值不在于他在学术上取得如何大的成就而是在于他也许会影响某个读者的生活态度,进而可能影响读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