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目前角膜捐赠来源以国外善心捐赠为大宗。输入国主要是美国与斯里兰卡。至于国内临终捐赠仍属凤毛鳞角,获得不易。由于国内、国外来源数量上的差异,使得目前角膜移植成功的案例,大部份仍是属国外捐赠的。但从异邦一路迢迢运至国内,其「新鲜度」总不及国内捐赠的,故若有国内捐赠眼角膜的机会,不管是受捐赠病人及家属或眼科医师,都会觉得宝贝的不得了,并对捐赠者及其家属的爱心、牺牲和奉献,表达最高敬佩之意。另外由于目前角膜来源不虞匮乏,所以捐赠来源仍排除活体捐赠(即非临终捐赠)。我们常会遇到家属以大爱和令人敬佩的亲情,愿意提供自己的角膜给予挚爱的亲人。虽然家属很舍不得病人视力不良,愿给予最好的,但医师还是会劝退,并希望仍能保有此无私奉献的心,签定器官捐赠意愿卡,以后若有万一,才把机会给予最适合的人。
-
350字 四年级 状物这篇课文主人公是琳达•里弗斯一家,总体讲了琳达•里弗斯一家捐赠眼角膜和准备捐赠眼角膜的动人事迹,琳达的父母已经捐赠了眼角膜,而琳达的女儿温迪听了外公的捐赠角膜的打算后,也打算捐赠眼角膜,琳达被自己女儿的精神感动了,也准备捐赠眼角膜。这篇文章赞美了琳达全家的高尚的情操。
-
500字 初一 记叙文这只眼角膜,今年43岁了。它帮三个人“打量”过这个世界。如今,它正安稳地附着于已是花甲之龄的丁凤芹老人的右眼之上。这只眼角膜也曾帮助张子丽老人在人生的最后9年里看清了女儿的相貌,让她安度人生中最后的9年。而它最初的主人,是黑龙江阿城市34岁的记者闫阿红。
-
3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有一名15岁的小女孩,她每天放学都要经过一条长廊,那常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在唱歌,每天,阳光都要站在那听一会儿,慢慢地,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哪位女孩叫茵茵,是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的,但是茵茵却充满希望的说:“只要有一副眼角膜,我的眼睛就会好的,”阳光被茵茵的坚强所感动。她相信总有一天,茵茵会等到适合自己的眼角膜。一天,爸爸激动的告诉茵茵:“有眼角膜了,有眼角膜了,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女孩临死前说要把眼角膜捐给你。”不久,茵茵的眼睛好了,她特别想告诉阳光姐姐,可是阳光姐姐去不见了,这是爸爸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捐眼角膜的女孩就是阳光。”茵茵愣了,哭着跑到长廊,希望能看到阳光姐姐,但长廊没有人......
-
4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有一名15岁的小女孩,她每天放学都要经过一条长廊,那常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在唱歌,每天,阳光都要站在那听一会儿,慢慢地,两人就成了好朋友。哪位女孩叫茵茵,是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的,但是茵茵却充满希望的说:“只要有一副眼角膜,我的眼睛就会好的,”阳光被茵茵的坚强所感动。她相信总有一天,茵茵会等到适合自己的眼角膜。一天,爸爸激动的告诉茵茵:“有眼角膜了,有眼角膜了,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女孩临死前说要把眼角膜捐给你。”不久,茵茵的眼睛好了,她特别想告诉阳光姐姐,可是阳光姐姐去不见了,这是爸爸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捐眼角膜的女孩就是阳光。”茵茵愣了,哭着跑到长廊,希望能看到阳光姐姐,但长廊没有人......
-
550字 六年级 日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琳达一家在琳达母亲病逝后捐赠了角膜,又讲琳达的父亲在弥留之际,还很快活的捐赠了角膜。不幸的是,琳达可爱的女儿温迪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丧生,全家人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然而在巨大的不幸面前,琳达还是选择要捐献女儿的角膜。
-
800字 初二 记叙文琳达还是个十四岁的女孩时,母亲便撒手人寰了,撇下幼小的她和父亲相依为命。琳达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解脱,就有医院的人来索要她的妈妈的角膜,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琳达当即反对,可爸爸却欣欣然的在器官捐献书上签了字。“妈妈完整的来到世界上,就应该完整的离去!!!”愤怒的火舌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出来,琳达向父亲吼道。父亲却摸摸她的头,慈祥的说:“琳达,你想,如果世界上能有盲人得到了你妈妈的角膜,重新获得光明,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琳达仍旧固守其词,对父亲充满了恨。
-
1200字 初中 记叙文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
3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你有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这句话是>里面可爱的小温迪所说。她把死后捐献眼睛角膜解除盲人的痛苦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她是多么善良。当她听到捐献眼睛角膜时,并不像作者那样又哭又闹而是以它为荣。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女孩儿,她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她可以体会盲人的痛苦,就像不让自己绘画一样。可不幸的是,善良的她却在一次交通事故丧生了。这种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她母亲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的眼睛角膜捐给盲人,但她那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别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会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世代相传。
-
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你有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这句话是>里面可爱的小温迪所说。她把死后捐献眼睛角膜解除盲人的痛苦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她是多么善良。当她听到捐献眼睛角膜时,并不像作者那样又哭又闹而是以它为荣。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女孩儿,她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她可以体会盲人的痛苦,就像不让自己绘画一样。可不幸的是,善良的她却在一次交通事故丧生了。这种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她母亲按照她的遗愿将她的眼睛角膜捐给盲人,但她那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别人为乐的高尚品质会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