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作文段落(10篇)
  • 600字 初三 读后感
    “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呢,可能更多的是“有余力,则孝悌”。工作忙成为不回家的极为正当的理由。总叙说得好,首孝弟,次谨信。也就是说,“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排在余力学文前的;对父母的“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也是排在余力学文之前的。而我们,可能都在或多或少地违反着这一大的原则。
  • 350字 六年级 写人
    但……现在无论我打起百分之120的精神,我也没有余力去做这些,脑里默默地说:“要惹人注意,一定要哦!”但心里却不这样想,不想再去那那些余力去做这种无聊的事情,惹人注意了,也再也没有余力了,我现在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然后考上重点初中就好了,其它的事情都与我无关,以后的事情以后再来管,好像我也很累了,累了。
  • 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习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 800字 初一 记叙文
    发现自己还有余力去学习,那就去吧。只要你愿意使自己的余力变得有价值,就。我的英语老师曾对我们说起过她的一位学生。那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女生,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力。她晚上睡不着,就起来跳绳,跳绳还不行,就开始自学新概念。她最终考上了附中,又考到了国外,学了工程管理。毕了业,找了工作,据说还觉得浑身的力不够使,又去自学金融,最近还打算考硕士。我们听后一个个目瞪口呆,只觉得这人是疯了,可现在想想,她不正证实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吗?有余力,就继续学习。学无止境,学得再多也不觉得多,学得再迟也不算迟。
  • 4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弟子规这本书读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我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弟子规这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从我身上你就可以体会到了.  我姐姐在暑假回来了,我和姐姐半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拥抱,可没过几天,我们就和往年一样吵起来了。妈妈自然就不高兴了,一直在批评我。如果我和姐姐不吵架,和睦相处,一家人就其乐融融,妈妈爸爸高兴,对他们的孝道就自然表现出来了。  在“余力学文”中说道:一味的读死书,并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但如果一味地做而不读书,也是不对的。正所谓孔子写的《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了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即明白了如何做人,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在家一定要孝顺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他们,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分享给他们。生病的话一定要好好地照顾他们。和兄弟姐妹相处要好。在我们的行为要小心谨慎,穿着整齐清洁。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只要理解了,照着去做,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弟子规让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 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 500字 读后感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类似这样的话,类似这样的观点,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再如,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是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弟子们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兄长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颜回是个好学者,他从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 
  • 1200字 高三 应用文
    类似这样的话,类似这样的观点,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再如,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是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弟子们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兄长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颜回是个好学者,他从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重犯早先犯过的错误……
  • 550字 初二 记叙文
    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匆匆逝去的时光中,许多文人留下了文化的足迹,它让文明得到了延续和传承,让后人不断进步。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
余力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