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作文段落(10篇)
  • 700字 六年级 书信
    阳光从窗外高大的柳枝间洒下来,一点声音也没有。老师正在黑板上板书,尽管老师的字娟秀漂亮,但我却喜欢埋着头听那板书的声音。世界上物体摩擦发出的声音大都很刺耳,粉笔和黑板摩擦的声音却是那样动听,像春蚕在咀嚼,像小溪在流动,如夜之絮语,如诗人之低吟……我上小学低年级时编在复式班,当老师给我们讲完课后给另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时,我就在老师的讲课声和板书声中做作业,思绪竟格外顺畅,连字也写得格外漂亮。后来上高年级编在单式班,起初做作业总不习惯,思路常被阻塞,似乎总在等待一种声音响起。
  • 65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我向老师们介绍的电脑板书机有一个中枢发射装置,就好比人的‘大脑’,配有一个微型无限话筒,它可佩戴在老师的胸前,老师说的话通过中枢发射装置处理。储存,老师手上还要拿一个调控开关。开关上有三档:上档是“教师板书输出”,中档是“板书输出”,下档是“学生问题输出”。只要按一下不同的开关,中枢发射装置就能很快地在黑板上的电脑显示屏上显示,(或消失)不同的板书内容。
  • 250字 二年级 状物
    老师在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的时候,板书声“格格”清脆,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而在讲《最后一次演讲》时,在黑板上书写“坚持真理,不怕牺牲”八个大字时,粉笔撞击黑板“嘭嘭”作响,大家都笼罩在一片悲壮的气氛中。 曾几何时,亲切的板书声已被刺耳的“咔咔”的敲击鼠标声所替代。然而,板书声永远不会失去它的风采……
  • 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我向老师们介绍的电脑板书机有一个中枢发射装置,就好比人的‘大脑’,配有一个微型无限话筒,它可佩戴在老师的胸前,老师说的话通过中枢发射装置处理。储存,老师手上还要拿一个调控开关。开关上有三档:上档是“教师板书输出”,中档是“板书输出”,下档是“学生问题输出”。只要按一下不同的开关,中枢发射装置就能很快地在黑板上的电脑显示屏上显示,(或消失)不同的板书内容。
  • 450字 五年级 状物
    语文课上,老师用它把重要的知识点细细的板书在黑板上,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含义;数学课上,戴老师用它把重要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不一会儿整块黑板就写满了汉字和数字,英语课上,MiSS徐用它把要背的单词和句子板书在黑板上,让我们更好的背熟,最“悲惨”的就是美术课,薛老师用它把模仿画(就是画一幅画,让同学们模仿)一笔一画的画在黑板上,粉笔在薛老师手指又是横着涂色,又是侧着素描,但这对于粉笔来说一点也不悲惨!
  • 500字 五年级 状物
    语文课上,唐老师用它把重要的知识点细细的板书在黑板上,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含义;数学课上,戴老师用它把重要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不一会儿整块黑板就写满了汉字和数字,英语课上,MiSS徐用它把要背的单词和句子板书在黑板上,让我们更好的背熟,最“悲惨”的就是美术课,薛老师用它把模仿画(就是画一幅画,让同学们模仿)一笔一画的画在黑板上,粉笔在薛老师手指又是横着涂色,又是侧着素描,但这对于粉笔来说一点也不悲惨!
  • 1000字 二年级 叙事
    故事四:主角是我,呵呵,刚上班那会我有个毛病,就是上课只知道讲课,不知道板书,老是忘。老教师批评我好多回,有次上公开课,我就记得板书板书一定不能忘。课上了一半,突然想起来了。赶紧找粉笔,讲台上没有,讲台肚里也没有,连黑板槽里平时总能留一两根粉笔头都没有。我那个后悔啊,干嘛昨天让学生彻底打扫教室来着,彻底得连根粉笔头都没留下。这时正好看见黑板槽边上有一撮粉笔灰,我急中生智做出了惊人之举,也被姐妹们嘲笑至今。我用指头粘着粉笔灰写起来了,脸红得不好意思回头看,终于没被批评不写板书啊!
  • 5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未来教室的黑板,它可是不再需要讲台和粉笔,也不再需要黑板擦的,当老师要板书时,只要老师发出板书指令,念出需要板书的内容,黑板就会自动显示字迹;当老师发出隐藏指令时,黑板上的字迹就会消失;而当老师发出再次显示指令时,原先黑板上的内容又会按照指令要求进行恢复。
  • 500字 六年级 叙事
    记得,冯老师是插班来教我们的,当时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心中对宋老师已有了很深厚的情意!那天上课,全班闹哄哄的,您就如欣赏一副生动的画卷一般,微笑的站在哪里,不吼也不叫,只是微笑的看着!我们的“独角戏”唱不下去了,班上顿时安静下来,您一笑,熟练的拿起课本,“噔噔”清脆的板书声在教室回荡,您一边讲课一边板书,那呆板的课本在您的讲解下变的生动极了!压不住心中的一些情绪,一回家,在餐桌上,眉飞色舞的向爸爸妈妈讲起您来,您如何看待我们,您并没有指责我们什么的都毫不保留的并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直到“江郎才尽”才停止了讲述,估计那时爸爸妈妈一定很诧异,心想:才教了半天,就有那么神吗?
  • 600字 六年级
    林老师上课非常认真,为了让我们上课看清楚,每节课都会板书一整块黑板。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那一天,她拿粉笔的手缓缓地裂开,血流了下来,一滴、两滴、三滴,渐渐地,黑板上也沾染上了血的痕迹,手上的血和粉笔灰混合在一起。同学们都盯着老师的手,一位同学忍不住了,站了起来,关心地问:“老师,您的手没事吧?”老师楞了一下,微笑着摸了摸那位同学的头,用轻柔的声音说:“没事”。说完,用抹布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写板书,好像手从来没裂开似的。下课后,一位同学告诉我,老师的手一到冬天就会裂开,可她依然坚持写整面黑板的板书。我沉默了,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习,不辞辛劳的给我们上课,还得忍受着十指连心的疼痛,我一定要认真地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