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作文段落(10篇)
  • 400字 初三 散文
    我从小就爱读书,可也不怎么仔细地去读。读了以后,什么都不懂。别说是内容,就是主人公是谁,也不知道。一天,老师问我:“《水浒传》的108个好汉是谁呀?”我一个也答不上来,只得张冠李寇地乱说一气。老师说我是一个囫囵吞枣的人,我羞愧地低下头来以后看书再也不会囫囵吞枣了。
  • 300字 五年级 叙事
    书,是精神粮食,它在我们忧愁时,给我们喜悦,在我们失望时,给我们安慰,在我们迷失方向时,给我们点燃明灯,为我们指明方向……我喜欢看书,有时看到入神时,竟忘记了吃饭,有时连妈妈叫我都听不见,我喜欢看《西游记》、《伊索寓言》、《作文大全》、《成语故事》……它们都是我的好伙伴,遇到不懂的音与字,我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一个字我折腾了半天才查到;读《西游记》时,我有些句子不懂,而且读的速度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但后来长大了再读,就不再囫囵吞枣了,并比第一次读理解得更深了。
  • 5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二是囫囵吞枣。从前有个自作聪明的文人上街去玩,有一老爹对其称道:“吾所买之砀山梨益齿而损脾。”他买了两个大的,付了钱,咬下一块梨,嚼嚼后吐掉说:“这样不就不损脾了吗?”又有一大汉夸道:“吾所卖之沧州枣益脾而损齿。”他买了一纸袋,一个个地不嚼嚼便囫囵(即整个)吞下,自语:“这样不就不损齿了吗?”且处处宣传自己比诸葛亮还聪明。旁边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你这样囫囵吞枣不是办法!”他只好面红耳赤地跑开了。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认为告诉人们做事不要断章取义。
  • 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我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总是马马虎虎地过目一遍就算看完了,我在看《三国演义》时,把许多人物弄反,居然有一次我误认为曹操三顾茅庐!!!还有许多片段我看不懂,就乱看一遍,看下一页。可是,读了这篇课文中鲁迅教“我”读书的片段后,我明白看书就要看好书,既然看都看了,就要把它看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囫囵吞枣。
  • 5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我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总是马马虎虎地过目一遍就算看完了,我在看《三国演义》时,把许多人物弄反,居然有一次我误认为曹操三顾茅庐!!!还有许多片段我看不懂,就乱看一遍,看下一页。可是,读了这篇课文中鲁迅教“我”读书的片段后,我明白看书就要看好书,既然看都看了,就要把它看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囫囵吞枣。
  • 5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记得还有一次,茅老师老给我们听写第一单元词语,报完词语后,茅老师说:“同桌交换改”。我发现我把“囫囵吞枣”错写成了“囫囵吐枣”,因为现在已经同桌交换改了,说以我不能把错别字改正了。我这个人实在是太马虎了,我很后悔,真是后悔莫及,我为什么不检查一下呢?以前错一个只要抄4遍,可现在已经“涨价”成10遍了,我又我这个人实在是太马虎了。如果不马虎的话,就不用抄10遍了。
  • 4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在记忆的心扉中,迷恋上书是一年级时候的事了。在一个清冷的黄昏下,我正在看着语文书。语文书上精美的图画吸引了我,但是在看图画的同时我又把课文都囫囵吞枣的看了一眼,虽说是囫囵吞枣可是 大概意思我都知道了,看着看着,觉得这里的每篇课文都阅读了,就在这时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550字 叙事
    农历七月十五,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狮、虎、狐狸等等造型。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婴儿满月,姥姥家制作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属相的面塑。宾客来祝贺,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 650字 人物传记
    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妈妈给了我一本《来自火星的女孩》。我津津有味地看着,那时我还小,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书中的内容似懂非懂,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妈妈有点儿生气:“书要读百遍,要细嚼慢咽,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只注重情节,要学习人家的好词好句,以后可以学以致用!说完这些,妈妈顿了顿,又说:“我教你一个读书的方法:首先要理解意思;其次要积累那些好词好句;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下次也学他这样写;最后你可以把故事继续编下去!”我第一次听见妈妈说了那么多。从此,我记住了妈妈对我说的“读书方法”。
  • 600字 五年级
    提起造句,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会先把四字成语看一看,会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例:囫囵吞枣。从前,有一个人叫明明,他学习总是很马虎,考试时,他会很骄傲,就对同学们说:“我这次考试一定考第一。”结果考完试就垂头丧气,因为他读题总是不认真,囫囵吞枣似的是不会成功的。今天我们就要玩一个跟造句有关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