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笔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五年级 叙事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高高的仰起头,快乐的生活。可是我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上帝给我们的败笔:你或许智力平庸,你或许出身贫寒,你或许相貌不佳……面对上帝馈赠你的败笔,你如果不能高高昂起头颅,笑对生活的话,你将会一味地抱怨和逃避,最终你会输掉你的人生。
  • 800字 高一 议论文
    我一直是个做事虎头蛇尾的人,无论是一时兴起地写小说还是满怀希冀地定下学习计划。好象我决定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完成的了的。败笔败笔,这绝对是我人生的一大败笔。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我仍是找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直到我翻阅了《黄金心态》这本书,才豁然开朗。原来我缺乏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执着心态。
  • 450字 初一 叙事
    它所讲述的是:选自朱自清的《背影》,xxx觉得父亲在跨月台的情景,是文章的败笔,他觉得应该将存在败笔的文章淘汰于文学界。于是写下了一篇论述文。对于这种棘手的问题,我只能说:“当时作者的写作年代是在1924年,社会动荡,哪还会有秩序的存在?就当时来说,饭馆的排队,满身狼籍的他们,也未必会遵守。”
  • 900字 初二 叙事
    这是败笔吧!在我最光辉的3年里,仅仅两年,我就败给了现实,败给了老师,败给了爸妈。败给了自己的脸,也许就是这样,所谓的败笔,跟正文没什么不同,或许理解不同连正文也会成了败笔。正如我才14岁,就觉得自己已经24岁了,明明还可以没大没小的闹却已经在克制自己理智了。
  • 500字 初三 记叙文
    初二体育测试那天,我的心"嘭-嘭"跳,因为我最不擅长的就是体育.那天天气非常好,可是我却无法静心等待,我怕这是我的一大败笔.我突然想放弃,可是我又想用这败笔描绘蓝图.很快,我们已经站在了800米的起跑线上.我身体略微前倾,等待着发令枪响.我的心不由得狂跳,怎么办
  • 1000字 初一 观后感
    说来也奇怪这部电影居然也没用啥出名的女星,完全都不认识,姚星彤应该算第一女主角了吧,真是一点美感也没有~张蓝心也完全没有杨紫琼,刘玉玲那般气势,败笔败笔~~舒淇也就沦为配角,还有最后成龙的老婆都不知道是谁,一闪而过。光头卢惠光给我的感觉好亲切!
  • 600字 初一 散文
    人生的心态,是这幅画中的伏笔.杰出之画,败笔之画,皆由此而定义.有的人心态太复杂,该有的不该有的心态割舍不下一切.结果成了败笔之作,画蛇添足地上了词华浮嘲的颜色,不堪脆弱的纸,被他们心态的阴沉所撕毁;有的人迷茫,在即将收卷的时候,只来得及在纸上残留下一丝游鸿,甚至连笔都还来不及落下.我深吸了一口气,人生的心态应该是单纯而又乐观的,属于纯白色和阳关色.在人生路上携带着它们,画出一道最炫耀的光芒与色彩.
  • 600字 高一 叙事
    首先是团队间的配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一个人好不叫好 一个团队集体的好才是真的好就像一幅精彩的山水画 如果从选景到配色都是上成的 而单单一笔的失误只因为这一败笔 这一流的作品也成了九流的了 我们都不想做集体的 败笔所以我们都很努力的配合 我们都为集体的荣誉努力着 而努力的结果怎样已不重要了
  • 800字 高三 读后感
    在《汉朝那些事儿》里,楚汉争霸被诙谐的解读成是两个大集团的竞争,即项氏集团和刘氏集团。在其残酷的竞争过程中其争夺的资源并非城池,而是人才,由于拥有并合理利用了人才的优势,刘氏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项氏集团由于项羽的刚愎自用,其人才的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并严重流失,最可悲的是,项羽极度虚荣的权威心理,断送了一代谋士范增的老命,同时,也断送了项氏集团的江山社稷。对于人才的重要性,21世纪的人们最清楚,因为“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人才孰重要,人力其可悲。项羽的残暴不是其对人才的蔑视,而是其对人力的践踏,如果说坑杀二十万已归降的秦朝士兵,是西楚霸王最大的败笔之一,那么,把人才当人力,把人力当人才就是其败笔之二。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韩信在最后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一代名将的韩信,项羽却只看重了他强壮高大的身材,要他在楚营担任警卫之责,而狱卒出身的曹咎,目光短浅却因曾有恩于项羽被封为成臬城的主将,最后被张良骂了几句,就跳出来送命又送城。
  • 1200字以上 初二
    说这一副画的神秘,那是在于这一幅画的一些随便简单。在这一副画之中,在一个角落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副画的作者是没有完全把它完成好的,这一副画的作者只是随随便便的在这一个角落上潦草地进行了描述,让这一副画成了在中间的最大败笔之处。但是,虽然有这么一处败笔之外,但却能够留下一种神秘的感觉,所以我说这一副画带给我一种神秘的目测感。作者之所以会留下这么一处随便的地方,我想它不是一处败笔的地方,在我看来,作者是故意留下这样的一处。他或许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或许是让自己的内心留下一个没有填好的位置,他或许还没有找到那一份灵感去完成这一部分的创作。与此同时,在作者敷衍地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地方的瞬间中,作者可能快用心去弥补这一缺失,我想他已经是在找这一缺失的那一部分,作者不管是从生活中还是从哪里,他都很用心很用力去探寻着这一部分的缺失,我相信作者一定会找到这一部分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