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作文段落(10篇)
  • 450字 初二 叙事
    漳州的皮影戏始于何时,传自何方优秀作文 ,未文献记载。据民间传说:在明朝时,漳州地区有皮影戏演出活动。这个剧种是由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传入福建的诏安、漳浦等地的。台湾某刊物报道:明代崇祯三年,有一位平和人带着家庭渡海到达台湾,在当地屯垦兼演皮影戏。从这个报道线索考察,漳州在明代就有皮影戏是可信的。
  • 750字 初一 叙事
    2012年6月9日,杭州网小记者又前往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参加展览,整个博物馆分五大块: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其中,小记者们主要参观了工艺美术博物馆,研究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是中国皮影序列的重要分支,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此次皮影戏的展览重点展示它的皮影影偶、配乐乐器、制作皮影的工艺、皮影后台工作等内容,各个的解说都图文并茂,向我们展示了海宁皮影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 400字 五年级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 1000字 初一 说明文
    静宁地处陇东要塞,与陕西省相邻,流传在静宁民间的皮影戏主要受陕西皮影戏影响,属于“弦板腔”一类,在静宁,皮影人的所有头饰叫“梢子”,身材叫“线子”。每逢节假日及各种庙会,静宁县及周边地区便是皮影戏演出较为频繁的时候。每次演出时,一人捉线子、一人主唱,加之文武乐队约5人,总人数大约5-7人。表演时,在台口设一“亮子”,其材料在以前多为白纸糊的,现在是用白布做的。亮子要堵住台口,不要让里面的人露在外面。捉线子的人既要专管影人表演,又要进行唱腔、独白表演,文武乐队人员进行爆鼓、堂鼓、梆子、唢呐、板胡、二胡、手锣、大锣、扬琴、碰铃等的表演,唱戏的时候,捉线子的双手撑竹竿,进行人物、马匹、腾云驾雾、跌打厮杀等动作表演,生、丑、净、旦、末人物各有千秋,文武大臣平民百姓各附神奇。
  • 650字 初三 应用文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 400字 初一 记叙文
    皮影戏开始了,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皮影戏。第一幕是江豚一家三口嬉戏的情景。演完第一幕,马飞老师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第二幕十分精彩,是孙悟空大战盘丝洞蜘蛛精的情景。只见那孙悟空在空中旋转,一棒打在妖精的头上,真是栩栩如生!
  •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当时演的皮影戏是“孙悟空大闹龙宫”。导游带我们走进黑暗的一间屋子里,左右观望,只见一块白亮的布上,有几个人物在灵动地行走、翻跳。口中还在咦咦呀呀地唱着,带着腔调。走近细看,是龙王和孙悟空飞上飞下,与此同时手脚也不停地出招。原来皮影戏是如此神奇!
  • 600字 三年级
    这可是我第一次看皮影戏。趁着演出前的空档,妈妈给我普及了一下皮影戏的知识: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用兽皮或者纸板做的人物剪影来表演的民间戏剧。它兴起于唐朝,是一门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用线操纵这皮影人物,让它们也可以像人一样,走路,坐下,甚至是打斗。不过,声音却是艺人们在操纵皮影们时同期配声的,所以很考验艺人们的水平。听了这一番介绍,我便紧紧地盯着面前的白幕,期待着奇迹的诞生。
  •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我从小生活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在那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里,每年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无异于正月十五过庙会的那几日,村子里每家每户集资从外省请来戏班子,热热闹闹的唱上数天,第一次接触皮影戏是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同村子的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孩子,由于是第一次看皮影戏,我们的劲头都很高早早的站在戏台前等待着皮影戏的开始,不一会儿,只见屏幕上,一位衣着明艳的姑娘
  • 400字 初一 叙事
    皮影戏开始了,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皮影戏。第一幕是江豚一家三口嬉戏的情景。演完第一幕,马飞老师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第二幕十分精彩,是孙悟空大战盘丝洞蜘蛛精的情景。只见那孙悟空在空中旋转,一棒打在妖精的头上,真是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