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作文段落(10篇)
  • 500字 初二 读后感
    莫扎特的音乐与自然同在,与人性同在。在他的音乐中,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自身的坎坷经历筑成了莫扎特富有的色彩变化,明暗相映的音乐世界。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音乐诠释着人类和世界。凡是热爱音乐的人,我相信都可以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力度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存的快乐。
  • 800字 高三 说明文
    几天过去了。大公为莫扎特举办私人音乐会,王公贵族、亲朋好友的掌声、赞叹声充满了莫扎特的耳鼓。留下的事,大公只字未提。终于有一天,大公偶然有事离开了房间,莫扎特在微微打开的抽屉里,无意中瞥见了几行字?“难道你竟让像乞丐似的在世界到处游荡的人败坏宫廷的风气吗?作母亲的为你感到羞耻……”莫扎特愤然离去。
  • 1200字以上 高中 观后感
    我很难跟别人解释我为什么会喜欢莫扎特。这是很复杂的事情,我并不是一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甚至对古典音乐说不上很了解。从我开始学长笛开始,我就只能说接触过西方的古典乐。当时我被逼着练巴赫、比才、莫扎特的曲子,莫扎特的音乐里有一种纯粹的快乐,让我看着繁复的音符反复地练着双吐也不会觉得烦躁,我就开始关注这个人了。我上了初中,遇到一位很有品位也很有激情的老师,给我推荐了《Amadeus》电影。《Amadeus》聚焦的是人与环境的矛盾,莫扎特的天真洋溢与周围宫廷的僵化刻板形成了冲突,他的陨落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命中注定。
  • 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慢慢地我们就往前走,来到了圣彼得修道院。莫扎特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上演他的C小调弥撒曲,每年在他去世纪念日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响在教堂的大厅。每位游客来萨尔茨堡肯定都要去萨尔茨堡之子莫扎特的故居。他的故居位于古城粮食街9号,大家都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去了官邸广场中间的浴马池。以下是莫扎特故居和萨尔茨堡及近郊的照片。
  • 400字 小学 记叙文
    慢慢地我们就往前走,来到了圣彼得修道院。莫扎特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上演他的C小调弥撒曲,每年在他去世纪念日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响在教堂的大厅。每位游客来萨尔茨堡肯定都要去萨尔茨堡之子莫扎特的故居。他的故居位于古城粮食街9号,大家都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去了官邸广场中间的浴马池。以下是莫扎特故居和萨尔茨堡及近郊的照片。
  • 550字 六年级 写人
    但是,尽管莫扎特是旷世奇才,可在大主教眼中,他不过是个奴仆罢了。所以,莫扎特想离开萨尔斯堡,成为一个自由艺术家,不想被束缚。终于,1781年6月,这个愿望实现了。他辞职离去,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而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
  • 400字 五年级 叙事
    慢慢地我们就往前走,来到了圣彼得修道院。莫扎特就是在这里第一次上演他的C小调弥撒曲,每年在他去世纪念日前夜,他的安魂曲便奏响在教堂的大厅。每位游客来萨尔茨堡肯定都要去萨尔茨堡之子莫扎特的故居。他的故居位于古城粮食街9号,大家都在故居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去了官邸广场中间的浴马池。以下是莫扎特故居和萨尔茨堡及近郊的照片。
  • 450字 六年级 叙事
    “这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要稍微修一修就可以了!”莫扎特对她说,“我非常乐意为你效力,劳驾把鞋都给我!”女士一听,高兴极了,连忙把鞋递了过去。莫扎特接过鞋,先是打量了一番,然后令人惊诧的事发生了,只见他把那只完好的鞋拿在手上,一手抓着鞋身,一手紧握后跟,一用力,那只完好的鞋后跟也掉了下来。
  • 650字 初三 书信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还是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演出。直至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会带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淡然首席乐师。
  • 65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其三岁能将大键琴弹奏地出神入化,五岁半小时自学世界名曲,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天赋。他的死,成了神秘的传说。相传当他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却接到了一个神秘的委托:写作安魂曲,莫扎特自以为是地狱使者传来讯息,告诉他死期将至。在心理,生理的双重打击下,《安魂曲》尚未完成竟爆体而亡。从此,莫扎特的死,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传说。悲愤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他的死,只能说是天妒英才,而一代音乐之神逝世后竟连尊严都被践踏。细雨霏霏的日子,莫扎特被送到专安葬穷人的公共墓地草草掩埋,甚至连一块墓碑都没有。音乐之神的死无疑是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损失,他死后,只留下一首首曲子在诗人心中刻上他的名字——音乐之神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