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以上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安于贫穷,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文子·上仁》:“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 550字 议论文
    但是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 450字 初三 议论文
    但是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 500字 初三 书信
    但是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销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 550字 初三 叙事
    自身贫困,却依旧安贫乐道的人是贤者。刘禹锡身处陋室却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傲然。颜回身居陋巷,却“不堪其忧”,成为人人尊敬的大儒。杜甫身居漏雨草屋,却心系天下苍生,发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他们都是身在贫困却都安贫乐道,他们如腊梅一般傲洁。他们堪称是贤者的典范。
  • 450字 初一 议论文
    还有,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说明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可是仔细想想,安贫乐道,这种安于贫穷的行为,就是不思进取,不去追求,没有自己的理想。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为啊!说自己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还不如直接说自己没有能耐、没有本事在当时做官。这种拿自己品德高尚去做挡箭牌,真是可笑。靠写文章来给自己的贫穷做心理安慰,这何不为颓废的做法呢?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说自己品德高尚,可是自己品德高尚需要自吹自擂吗?由此又可看出作者的不谦虚。
  • 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就拿德国音乐巨人,人尽皆知,无人不晓的贝多芬来讲吧!贝多芬这个人物,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一个残疾人。在他那明媚的音乐道路上,上天给他开个玩笑,他失聪了,也就说明他的音乐道路将停滞不前了。可是他呢?不屈不饶,勇于挑战,不屈服命运,他在那条道路上点了一道弯道,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路,他开辟出的路,他成功了。
  • 1200字以上
    熠熠生辉、遥遥领先、郁郁寡欢、孜孜不倦   跃跃欲试、洋洋大观、源源不断、泱泱大国   赫赫有名、翩翩起舞、涓涓细流 源源不断   空空如也、摇摇欲坠、滔滔不绝、冤冤相报   楚楚可怜、字字珠玑、盈盈秋水﹑津津乐道   源源而来、怏怏不乐、洋洋自得、遥遥无期   彬彬有礼、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   绰绰有余、咄咄逼人、昏昏欲睡、恢恢有余   鼎鼎大名、代代相传、斤斤计较、岌岌可危   愤愤不平、忿忿不平、赫赫有为、久久不忘   格格不入、呱呱堕地、九九归一、赳赳武夫   津津乐道、寂寂无闻、侃侃而谈、恋恋不舍
  • 800字 六年级
    纵观悠悠历史,无数的风流雅士中,我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他那份与世无争,那份从容淡定的情怀曾是多少人毕生的追求?他虽生活在一个“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环境里,却安贫乐道。他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辞官归隐于田园,寄情于山山水水,怡然自得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一个守志不阿的五柳先生,一个自得其乐的五柳先生,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一个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 800字 高一 抒情散文
    好友甲乙丙丁,一起度过那段难忘的岁月,满布回忆的褶皱,多年后依然津津乐道的人,和与他们一起发生的那些津津乐道的事。在陌生环境中,会思念起的那几个人中之一的家伙。在我的故事里他们是不可豁缺的。故事外,他们与我们曾一起有过那美好的时光。
乐道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