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字 六年级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原因,而是找来了塑料尺、布和一些剪好的小纸屑给我做了个有趣的小实验。实验开始了,只见爸爸用手中的布裹这塑料尺,用力摩擦。我怀着好奇心问爸爸:“为什么要摩擦塑料尺?”“这是为了使塑料尺带上正电。”“什么是正电?”“正电是一种电原子,原子核是带有正电的。”这时爸爸把摩擦后的塑料尺悬在纸屑的上面。咦!纸屑给吸起来了。我惊喜地叫着:“吸起来了!吸起来了!”我更加迷惑,急着让爸爸说出道理。
-
150字 二年级 叙事摩擦起电。摩擦会上电荷。电荷有两种,一种是正电荷和一种是负电荷,如果是正电荷那另外一个,要是和它吸引的话,另外一根就是负电荷,或者没有电。如果是负电荷,他和负电荷就为相互排斥,如果吸引的话,那说明另外一根就是正电或者没有电。我们梳头发的时候会引起电荷所以头发会张开,就连土豆,摩擦以后也会带上电荷哦~
-
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我查了资料,原来这是利用了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吸管被摩擦有了负电荷,当它靠近正电荷,就会吸引正电荷,而负电荷则会被推挤到筷子的另一端,这样筷子就成了一端带正电荷,一端带负电荷。当正电荷,负电荷互相吸引时,我们就看到筷子在跳舞了。
-
300字在原子中,原子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原子核,一个是电子.可是,这两位又给原子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麻烦.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却带负电.这可难住了原子,为了公平起见,原子就成了一名"公正员",显电中性.原子的问题解决了,原子核又有了新的麻烦,原来原子核内也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质子,一个是中子.质子带正电荷,而中子却不带电,怎么办呢 不过,谁好动,谁的影响力就大,谁就是"主宰",所以原子核就随质子的习性,带正电荷了.谁知质子很快与电子又成了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我有多少你就有多少.这样它们就成了一个"大家庭".
-
450字 四年级放学后,我回到家,打开电脑,查看了资料,我恍然大悟,原来,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
400字 六年级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我在家玩耍,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还有几道光束,可把我吓了个半死,我一下子钻到公公的怀里问:"那声巨响是怎么回事"?公公回答:是雷".我又问:"那几道光束又是怎么回事?弄得我眼冒金星的."公公说:那是闪电".我开始刨根问底:"闪电和雷是如何形成的?"公公开始为我解释到:闪电和雷是因为大气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不等公公说完,我又问:"正电荷是什么?"公公又说:等你长大了,努力学习,到时就懂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小脑袋.
-
400字 小学 叙事朱老师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物体上都有着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据科学研究,在物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种电荷的数量是相等的。当物体上两种电荷数量不相等的时候就会产生静电,而气球互相吸引的这个现象就是摩擦后静电所产生的。
-
700字 五年级 叙事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用同一种金属做电极呢?至于这个嘛,先要知道化学电池(就是我做的电池)是如何产生电的。当两个 电极泡在电解液里的时候,电解液会和它们产生化学反应,就会让容易失电子的电极带上正电荷,容易得电子的电极带上负电荷。就这样,一边是正电荷,一边是负电荷,带正电荷电极的电子就向带负电荷的电子流动,就像是水往低处流,于是电就产生了。假设用同样的电极,由于它们同样容易失和得电子,那到底谁是“上游”,谁是“下游”?
-
450字 六年级 叙事于是我走过去问妈妈,他说他也不知道。于是我上查《十万为什么》下查《小学生百科全书》结果在《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得到了答案。原来带梳子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当梳子上的正电荷摩擦之后,碰到带负电荷的餐巾纸的纸屑时,发生了静电现象,互相吸引,但是纸屑的引力小,不够梳子的引力大,于是纸屑就被吸到梳子上了。
-
650字 初一 说明文呵!想起来了,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电的两大家族:那就是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所产生的电荷,是正电荷,那么,许许多多正电荷的团体,便是正电荷家族喽。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所带的电荷便是负电荷,许多负电荷组成的团体,当然就是负电荷家族了。还得提醒你,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