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字 初二 说明文“路不拾遗”的典故:有一个成语叫“路不拾遗”。其出典是:唐朝有个人路经武阳,遗失了一件衣服,走了几十里路才发觉,心中很着急,当地人劝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一定找得到。”那个人半信半疑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自己的衣服。
-
450字 初三 书信一个上大学的姐姐说过:“一定要在初三学会放弃,大学是再去拾遗“当时我真的不明白放弃什么,要是拾遗什么。当我真正要学会放弃时,我才发现我究竟要放弃什么!同时我也惊恐的发现同学们都在放弃,放弃足球篮球、放弃漫画、放弃JAY、甚至放弃写作。我不明白我需要放弃什么,可我又有什么可以放弃呢?
-
1200字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当年,在文明古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唐朝时,有一行人经过武阳,其中的一个人在路上遗失了一件衣服,直到走了几十里以后才发觉,心中很是着急。这时便有人劝慰他道:“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到原物。”那人就赶回去,果然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这则故事体现了古时候良好的社会风气,那时的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没有丝毫贪念。